刚正式建成通车的亚吉铁路。(中铁二院供图)
非洲当地时间10月5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片欢腾,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广场,庆祝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以下简称亚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这条铁路意义非凡。从非洲大陆腹地到吉布提海港,原本7天的行程随其通车缩短至10个小时。作为非洲首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带给当地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东非大裂谷呼啸而过的这条铁路,采用了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制造,是海外首条从投融资、技术标准到运营管理维护全产业链“中国化”的铁路项目,标志着成套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东海岸落地生根。
而这背后,有着“四川智慧”的大力推动。
标准之争
用中国火车打动非洲人
成都,通锦桥路,中铁二院大院。土建一院的办公楼里,龙宗明正忙着手上的新项目。作为亚吉铁路技术负责人,他参与了亚吉铁路的建设全程。
中铁二院是亚吉铁路的主规划设计单位,“早在2009年,我们就和埃塞俄比亚官方接触,商讨这条铁路。”龙宗明回忆,接触之初,是否采纳“中国标准”成为最大分歧。
由于多年来欧美国家的铁路建设多、广,非洲认同“欧标”“美标”,但对“中国标准”持怀疑态度。
在接触过程中,中铁二院不断向对方讲解“中国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2010年6月,埃塞俄比亚相关人员应邀来中国,随后是两个月的艰苦谈判。在实地体验了中国火车的舒适、安全、可靠后,埃塞俄比亚人服气了。2010年8月,亚吉铁路合同正式签署,明确按“中国标准”规划建设。
为什么要坚持用“中国标准”?龙宗明解释,铁路从工程建设到运营系统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采用了“中国标准”,后期的建设、设备制造采用“中国标准”就顺理成章了。“应用中国标准,才能真正说中国铁路‘走出去’了,也才能实现中国铁路全产业链的输出。”
落地之难
“白纸上画图”让非洲人服气
中国标准要落到实地,并不容易。
测绘,是铁路勘察设计的第一道工序,而当中铁二院测绘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卢建康带团队远赴埃塞俄比亚时,面临的是一张连坐标都不准确的地图。
卢建康是《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起草人,这两个规范于2009年经铁道部发布,成为行业标准,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为铁路测绘定“国标”的国家。也因此,当测绘团队对照国标做测绘时便遭到怀疑:“为什么要测试这个数据?”
当解释清楚缘由,接过对方提供的资料时,测绘团队傻眼了:资料是上世纪50年代留下的,数据少,且精度极低。卢建康带着同事,在“白纸”上起步,利用中国的卫星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等,帮助建立起了铁路的基础控制网。
同为前期工作的地勘,也是在“白纸上画图”。2010年9月,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埃塞俄比亚项目部副经理徐正宣就率队去往非洲,开始地勘。气象资料等基础数据极其缺乏,国内没有的地质问题,都给地勘增添了很多工作量。
地勘的过程,也是“中国标准”逐渐让非洲人服气的过程。比如,地勘队用于测试承载力的标贯设备重8公斤,而“欧标”使用的标贯设备足足有62.5公斤,眼看两个中国小伙轻松地拿着标贯设备走,埃塞俄比亚人心里直打鼓。而事实证明,应用中国标准的标贯,不仅能得出承载力,还能得到压缩能力、侧重摩阻力等更多指标。在数据面前,埃塞俄比亚人服气了。
适用之变
建适合非洲人的中国标准铁路
亚吉铁路全长700多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相当于国内的K字头火车。2010年时,中国高铁已经快速发展,为何不建成高速铁路呢?“埃塞俄比亚人最开始想建的是时速160公里、预留225公里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龙宗明说。但是,由于埃塞俄比亚工业化程度不够,很多建材需要进口,时速160公里的铁路成本将比现在的铁路高出整整3倍。
龙宗明们以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为例,建议埃方选择更为经济实惠的铁路。经反复沟通、交流,一年后,埃方终于接受了时速120公里的设计标准。
从设计到建成通车,亚吉铁路仅用了6年时间,这一速度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是很快的。究其原因,在于亚吉铁路所采用的中国标准,是结合埃塞俄比亚国情而进行了“改良”的。
以排水沟为例。在中国,为防止水淹,铁轨两旁都设置有排水沟,但水资源对非洲来说极其珍贵。考虑到当地实际,亚吉铁路没有设排水沟,而是在低洼地带设计涵洞,避免水淹铁路,也保养了水源。
2013年亚吉铁路基本建成后,经历了2014年、2015年的大雨季,经受住了考验。
如今,中铁二院正在为多条非洲铁路做前期工作。因地制宜的亚吉铁路,为中国标准“走出去”,为非洲以后的铁路设计建设,提供了重大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未来之望
用中国标准帮助朋友发展
埃塞俄比亚有个叫“Melak(玛卡)”的小村庄,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萧条。而今,由于亚吉铁路在此设站,荒漠已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这只是一个缩影。亚吉铁路将深刻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内陆,物资靠进口,生活成本比非洲平均水平高4倍。而亚吉铁路正式运营后,埃塞俄比亚到邻国的吉布提海港仅需10个小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帮助朋友发展,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另一个“中国标准”。亚吉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它带给非洲人的,是更广阔的未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2年,埃塞俄比亚27名人员来成都系统学习铁路设计建设。在西南交大学理论、在中铁二院学设计、在四川体验坐火车。经过学习,这批人回国后成为铁路建设发展的“元老”。实现他们梦想的起源地,正是四川。
亚吉铁路建成后,中国企业还将代为运营6年,手把手教当地人如何运营火车,总部设在成都的中铁二局派团队去代为运营;西南交大还将在埃塞俄比亚设铁道学院,帮助培养铁路人才……
着眼埃塞俄比亚未来经济发展,中铁二院在设计亚吉铁路的同时,还在沿线进行了产业园区的布局。而今,占地8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园雏形初现。
随着“中国标准”铁路的走出去,在非洲大陆上,还将诞生更多的四川故事。
本报记者 王眉灵
原标题:“四川智慧”为非洲插上腾飞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