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非洲7国成都学"非遗保护 给四川"非遗"点赞

2016-10-18 15:3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这个笔用竹子和动物的毛做的吗?”“装着墨的石头叫什么?”“蜀绣双面绣太赞了!”10月18日上午,来自英语系非洲7国的21位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在杜甫草堂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现场参观、体验书法、蜀绣、拓片等传统技艺。期间,他们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声,不仅频频拍照、录视频,还要跟大师交流心得,探讨“非遗”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领域,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关注在逐步加深。18日上午9点,“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在杜甫草堂仰止堂举行开班仪式,旨在提高非洲7国政府文化官员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能力与素质。

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获悉,为期十天的培训过程中,将由屈盛瑞、龚建、苑利、李明泉、李祥林、肖放、朱树喜等非遗专家、民俗学家,就非遗的传承、保护、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此外,除了来自博茨瓦纳、厄立特里亚、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南非和尼日利亚的21位“非遗”专家,成都非遗保护工作者,也将一起参加此次非遗培训。

除了非遗专家专题讲座外,活动内容还包括参观成都知名文化地标。参观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杜甫草堂。非洲7国文化官员和非遗专家,先是参观“唐风遗韵”,体验传统书法的韵味。期间,他们化身小学生,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就连毛笔的构成、砚台的作用,都让他们惊叹不已。到了蜀绣馆,近距离观看蜀绣大师们创作的21位专家学者,立即被圈粉,围成一圈对着绣品拍照。一位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非洲专家,毫不掩饰自己对双面绣的兴趣,边看边点赞:“Very nice!”

使用宣纸和墨汁,就能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拓片技艺,也是他们体验的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块拓片的一女士,拿着手中的拓片开心道:“中国的古老技艺非常多,这对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李洪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目前草堂正在进行杜甫千诗碑项目,即把杜甫的1400多首诗,用石刻的传统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杜甫草堂每年有150万游客,通过游客参观、展览的形式,让他们了解非遗,建立保护的意识,扩大成都非遗的影响力。”

接下来,非洲非遗专家学者还将到宽窄巷子、武侯祠、成都博物馆、“蜀锦”非遗项目传承所等地参观,现场学习木雕、藤编等技艺。在文化考察方面,培训班还将走进文殊坊、藏羌歌庄、川剧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与参观学习,从传统文化艺术、民间技艺传承以及非遗社区,让非洲7国政府文化官员和非遗专家,深切感受到成都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措施和力度。

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荀超 摄影陈羽啸

原标题:非洲7国成都学“非遗”保护 为四川“非遗”点赞:Nice!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