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大雍三人展示画卷(受访者供图)
困难:没有场地面店晚上关门后就是工作室
在做好前期准备后,2014年初,冷冰三人开始作画,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创作场地。最终,张大雍决定就在他的面馆里作画。于是三人只要一有时间,就在面馆关门后,将面馆里的桌子给拼起来,充当画室。
解决了场地的问题,他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画纸张以及表现手法的问题。
“到底用娟纸、白纸、宣纸还是毛边纸,彩绘还是线描,我们纠结了很久。”张大雍说,“最终我们一致决定选择用宣纸,因为纸张更细腻,也更顺滑。而为了呈现曹家巷的历史剪影,工笔白描最合适不过。”
“《曹家巷·蝶变新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的按照时间进度,一步一个脚印的把这几年曹家巷的变化刻画出来。”冷冰说,因此,在大的事件中,他们选取了最重要的五个节点,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成立自改委、召开动迁大会、启动签约、进行拆除工作、依法拆除钉子户,都按照时间依次展开。“重要的时间节点能让每个欣赏画卷的人直观感受曹家巷是如何在群众的力量下,一步步攻破难关,完成大多数人的安居梦想的。”
大体方向定了,但整个画面到底如何呈现,还颇费工夫。冷冰也坦言,绘画中最难的是起草构图部分。“它不同于简单的绘画形式,其中涉及到更多是整个画面的布局和协调。”为确保整体效果,三人事先用A3的小纸张按绘画的疏密关系、人物比拟进行了大体勾画。
“为了让大家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个人都各自进行了构图,然后放在一起交流,分享,集思广益。”冷冰说,大的草稿我们做过两次,小的草稿都没法数。树子的形象、人物的安排、房子的结构等都是需要事先打草稿。然后试着将情感、建筑、人物和故事一一装进去。
“我们设计的人物多达2080人,且都各有特色。”冷冰说,他们三人在设计人物的时候,会先用小图做出几个,等画顺手了,再添加到每个环节中。“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只能往长卷上画十几个,到后来一天能画到上百个人物。”画面中,老人、小孩、媒体等等原型都在里面,甚至自改委的徐大爷、社区党组织的雷萍书记等等都在上面有所体现。
而绘画实施过程中,冷冰也充分运用起了全国有名的曹家巷工作法,将实践进行到底。“主要是遇到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我们就搬出画卷,铺设到面馆门外的小街上,让大家评评理。”
初衷 珍藏曹家巷的点点滴滴
从动手要做,到完成画卷,前后历时一年。原计划创作10米的画卷,也因为要素节点实在太多,延长到了20米。张大雍坦言,“作为北改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对于能有机会完成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三人感到十分荣幸。”
“我们的创作情怀正是来源于对曹家巷的爱惜,力求用倾注的笔画勾勒最美好的回忆,珍藏这段宝贵的历史。”冷冰说,“我们想要通过这幅画展现出曹家巷的历史变迁,也希望通过这幅画珍藏曹家巷的点点滴滴。”(图片由冷冰提供)
(潘欢欢 记者 梁鹏)
原标题:成都面馆老板与友人创作20米长卷 记录曹家巷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