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左三)在采访中
11月8日凌晨,要闻部记者李霞刚交完紧急稿件,还没等睡下,便迎来了她的第6个记者节。此时,她的朋友圈已经被各种“守护理想”的记者同行们刷了屏。洗漱完毕,她默默地对自己说,“早点睡吧,明天一定又是忙碌的一天。”
成都连日来的天气状况不太好,读者们都特别关心除了天气和地域原因,还有什么原因?面对读者的疑问,党报必须给予积极权威的回答。李霞结合市城管委近期工作进行追访了解到,市扬尘办近期已经建成“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平台”,由此建成的“云中心”可以对全市扬尘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情况进行高效、全面地监督和管理。11月8日上午,她跟随市扬尘办马不停蹄地跑了两个点位——武侯区和高新区的建筑工地。“跑建筑工地,是为了了解在建筑工地上,这个系统是怎么运作的,如何实施监管的。”对于李霞来说,无论是在现在的城管战线,还是曾经的食药监战线,跑现场都是她最喜欢的采访方式。离现场要足够近,是她这么多年从业以来经常提醒自己的职责准则。
大家都知道,城管工作范围广而细小,但是它的每一件工作都事关民生。对于一个要闻部记者而言,如何把这些细微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的契合点找出来,成为一项必须且必要的工作。从一个社会新闻记者到要闻记者的转型,李霞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而在这些努力中,跑现场是她所说的“最傻最应该最必要”的方式——凌晨四五点钟,她在街头采访环卫工人;夏日里,又热又臭的“垃圾山”上有她的身影;蓉城大街小巷留下了她穿梭的足迹……李霞用她的笔触,抓住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新闻“活鱼”,报道成都在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形象上所做出的努力。
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她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其实,不仅这个日子,一年到头,她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从事记者这一行六年有余了,“忙碌”与她相伴。然而,她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忙碌的身影。
本报记者 胡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