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大数据告诉你 这几类诈骗短信要当心

2016-11-17 18:4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前段时间,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学费猝死和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元等案件接连曝光,诈骗短信和电话暗流汹涌,让手机用户陷入“如履薄冰”的困境。日前,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6第三季度手机安全报告》显示,诈骗短信以非法贷款、病毒软件等类型为主,数量正在不断攀升;而诈骗电话的数量虽然正在不断减少,但随着高科技更迭和诈骗形式多样化,其命中率和危害性,比以往更高更甚。

诈骗短信数量继续攀升,家长遇“冒充学校”短信要小心

现在,用微信、QQ聊天的人越来越多,短信不再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反而成了骗子的“阵地”,各种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横飞,令人不堪其扰。《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举报垃圾短信数达2.65亿条,同比增长57.12%。其中以广告短信为,但诈骗短信导致的是资金财产损失,产生的危害更大,引起社会重视。数据表明,第三季度,诈骗短信数量持续攀升,总量达到了2552.57万条,同比增长19.23%。

为什么垃圾短信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诈骗分子发短信的成本低、”威力”大。近日,天津一家公司财务人员误转300万公款,根源就在一条“转账”的伪基站短信。据了解,伪基站群发短信时,每条短信成本仅2-3分钱,而回报达到几十倍。诈骗短信投入低回报高的特点让更多人“趋之若鹜”。

而为了提高可信度,骗子编造的诈骗内容也是花样百出。《报告》显示,诈骗短信以非法贷款、病毒软件与恶意网址、伪基站和网购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5.41%、21.17%、17.11%、14.52%。常见的“学生成绩单”“手机卡实名认证”“开学通知”“户籍管理”等名义的伪基站短信,最容易让骗子得手。当家长收到“校方”发来的“学生成绩单”时,很容易卸下心房,点击链接后,手机就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个人的短信、通讯录等信息被窃取,严重的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仿冒公检法”诈骗电话猖獗,一线城市人民需警惕

从“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事件、到准大学生被骗心脏骤停,再到清华老师、环卫工人被骗巨款,几乎每个智能手机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对骚扰或诈骗电话有所认知,甚至有过亲身遭遇。《报告》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骚扰电话标记数为1.8亿,其中诈骗电话标记数为4895.82万。从2016年1-9月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每月诈骗电话标记数在6月份较大幅度下降后,7月份开始回升,8、9月份又重新趋向缓和。

大数据显示,诈骗电话的增长趋势已经放缓,但为什么电信诈骗案件却貌似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呢?报告分析,伴随着改号软件等技术更新,诈骗形式呈现多样化,骗子“备好”诈骗剧本,再通过某种渠道获取个人信息,精准锁定大学生、独居老人、环卫工人、高知等人群,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中招率,骗到手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其中,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新闻曝光后,“仿冒公检法”骗局引发社会热议,巨额财产也让众人唏嘘不已。

骗子更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一线城市,以及珠三角及其辐射区、其他内陆中心发展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区域为主。以深圳、北京、广州为首的一线城市,集聚财富,吸引大批人才奔赴而来,同时也无奈被骗子“盯上”。

腾讯推进反诈骗生态“最后一公里”

从个人信息泄露、诈骗剧本写作、实施诈骗犯罪行为,最后有专人负责取钱,电信诈骗已经演变成以“高精尖、大数据”武装的黑色产业链,并呈现分工明确、信息快速迭代、难以封堵的特点。面对“危机四伏”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如何能够保护用户手机、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对普通用户而言,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给出两点建议:首先,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下载安装不安全软件,不轻信涉及转账、银行卡、验证码等短信和电话;同时,可以安装腾讯手机管家第三方安全软件,通过骚扰拦截、安全防护功能,拦截骚扰诈骗短信电话、查杀病毒软件和钓鱼网址,防范各类骗局。

据悉,腾讯手机管家注重在安全领域探索创新,依托腾讯安全云库、QQ微信独特的社交大数据和8亿用户手动标记,形成海量数据库,可以精准拦截骚扰诈骗短信和电话。同时,随着iOS10上线并开放来电识别接口,腾讯手机管家实现智能识别拦截骚扰诈骗电话的功能,并获得了苹果官方推荐。

如今电信诈骗等安全形势越发错综复杂,绝非一己之力可以抵御,唯有开放合作、各骋所长,从单点防御升级为移动安全生态协作,集合各个产业链伙伴的安全力量,才是解决之道。因此,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运营商、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各产业链分工协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推进反诈骗生态“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大数据告诉你 这几类诈骗短信要当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