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老夫妻退休后爱上捡垃圾 儿女支持网友很感动(2)

2016-11-20 21:1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4/12)

在小区走了不到100米,他们遇上了第一个垃圾桶。饶兴德打开小电筒,将邻居们丢掉的垃圾都捡了出来。饮料瓶、纸盒、塑料快递袋……饶兴德手法熟练地分着类,把它们一一装进纸箱,陈万全静静看着,脸上洋溢着暖和的笑容。

出了小区,过了马路,两个人分路了。把附近的垃圾桶都翻了一遍后,饶兴德停下来等老伴。几分钟后,陈万全带着几个瓶子和纸盒回来了,放好后就又上路了。一路上两人言语不多,但行动默契。饶兴德推车走右边街道,陈万全带着蛇皮口袋走左边,到了路口就停下来汇合,然后继续走下一条街。

从香林路过街,经锦绣山水小区,走一截春晖路,拐入锦绣路,又沿南光路走到烟草公司,再顺着香林路上行返回小区。这是他们长期捡垃圾总结固定下来的线路,离家近的5条街加起来,不长不短,正好8公里,总共60多个垃圾桶和堆放点。

(5/12)

多年来日日如此,路线沿线的不少人都成了两位老人的熟人。饶兴德特别喜欢路上遇到熟人,也很喜欢他们拉家常,她说,过去路上没有熟人时,一路都很沉默,只是推着小车慢慢向前走,遇到垃圾桶才会短暂停下来。

晚上9点30分,一些商铺已经关了门,街上行人也人影稀疏。烟草公司门口路灯的昏黄里,饶兴德和陈万全再次汇合了,推车上的纸箱已快装满了。沿着香林路上行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坡,饶兴德不疾不徐地走着,75岁的她毫不气喘地将小车推上了长坡。此时,跟随两位老人一路走来的记者早已出了一身毛毛汗。

又过了15分钟,饶兴德和陈万全已经回到了小区,两人一起把捡到的东西整理分类,整齐地放在侧门外一小块空地上,然后脱鞋进屋,结束了两个小时的捡垃圾旅程。

(6/12)

退休后闲不下来

她陪着老伴捡垃圾

今年75岁的饶兴德是泸县海潮镇人,20岁时嫁给了泸州市龙马潭区的陈万全,家住在木崖(今泸州万象汇一带)附近。那时候,沱江三桥一带仍是一片田园风光,饶兴德在家照料老人,种4亩多土地,陈万全在江上推船送人过渡。

随着泸州城市发展,老人的房屋、土地被征收,饶兴德“农转非”,陈万全成了专职渡船工,一直干到2001年满60岁退休。退休后,两位老人住在鱼塘(今龙马潭区鱼塘街道)女儿家中。但退休后的这份闲适,陈万全一点都不习惯。最初,闲不下来的他,外出散步玩耍时,只要碰到纸盒、饮料瓶之类就捡回来,凑在一起卖给废品收购站。再后来,他干脆固定每天都出去捡。

对于老伴退休后捡垃圾这个事儿,饶兴德一开始是反对的。一是家里不差那个钱,二是岁数大了天天穿街走巷也担心安全,三嘛,总还得考虑孩子们的面子吧。

(7/12)

但劝了多次,劝不了。最让老伴儿饶兴德担心的是,“他(陈万全)耳朵有点不好,街上车多人多,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想来想去,饶兴德后来就干脆跟着他一起去,“一起也有个照应”。

就这样,两个人每天都会出门到附近的街道走一两个小时,碰到纸壳、饮料瓶之类的就捡回去,这样一捡就是10年。

2011年,两位老人离开鱼塘街道,搬入北城天骄小区跟小女儿一家一起生活,捡垃圾的“阵地”也转移到了龙马潭区城北一带。“西南商贸城刚修建时,我们经常去那儿。”饶兴德说,后来那儿的车越来越多,就在家附近街上走走。

纸壳3毛5一斤,瓶子3毛一个,塑料袋2毛一斤……饶兴德如数家珍背着废品收购的价格,她也坦言,捡垃圾一天最多就挣个几块钱。“他有退休费,我有保险,三个女儿也对我们很好。”坐在客厅沙发上,嘴上是对老伴的“指责”,但饶兴德的脸上,却是无法掩饰的幸福。而且,让她没想到的是,多年下来,她这个陪练,也已经习惯了陪着老伴儿捡垃圾的生活方式,“一天不出去走一圈就觉得不舒服”。

昏黄的路灯下,两位耄耋老人推着垃圾小车踽踽而行,这幅画面也常常引起好心人关注,常常还有人拿钱给他们。每当这时,两位老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他人的好意。“我自己有钱,娃娃也给钱,我要你的钱干啥?”饶兴德说,多年来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多次,说起来,她有些颇得意:“大晚上捡垃圾,给钱又不要,人家都觉得这两个人怪得很呢”。

(8/12)

从反对到接受

买辆推车当生日礼物

老两口晚上出门捡垃圾,最大的反对者是家里几个孩子。陈万全老两口共有1儿3女四个孩子,除大儿子去世外,三个女儿都在泸州城里,家庭条件都不算差,对老人也很好,经常争着要供养老人。

自老人开始捡垃圾起,女儿女婿和孙子辈的亲人便多次劝老人不要操这个心,吃这个苦,都没用。“喊他们不准捡,他们就悄悄咪咪出去。”小女儿陈女士回忆,为这事,她还曾跟两位老人冒过火,结果被急性子的饶兴德顶了回来,“老妈脾气倔,其他人的话根本就不得听”。

“开始挺难接受的,后来慢慢也觉得没什么。”陈女士说,老人每天出去捡垃圾,难免被人指指点点子女不孝,“觉得挺委屈”。但看着老人每天开心出门、“丰收”回家,陈女士慢慢也想通了,“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应该让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一想,陈女士便释然了,再也没有干涉过二老外出捡垃圾。

(9/12)

才搬到北城天骄时,老人去西南商贸城捡到的纸壳、饮料瓶装入蛇皮口袋,然后用扁担挑回家。这让孩子们心疼,陈女士专门到龙马潭区回龙湾的小批发市场,花了几百块买了一台客运站装行李的四轮手推小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他们收到这个‘礼物’很高兴,一直用到现在。”陈女士一边说,一边把手伸进饶兴德的裤脚里,给母亲暖脚。

除了送老人推车,陈女士空闲时也会跟着父母出去,帮他们推推车,一起聊聊天,看看他们捡垃圾的线路。担心老人走丢,陈女士又专门把家庭住址和自己的电话写在了纸条上,让两位老人随身携带,不过,两位老人从来都没走丢过。

老人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出门,有时难免会遇上下雨,夏天尤其常见。今年夏天一天,陈万全出门不久便下起了暴雨,街道被雨淹了厚厚一层,陈女士便带着伞出门寻找,由于对父亲的路线很熟悉,她很快就找到了在香林路一处楼房下躲雨的陈万全,将他接回了家。

陈女士对父母的理解感染了女儿刘诗宇,今年21岁的她也希望能陪着外公、外婆出门,帮他们推推车,老人却不让了。“外婆说年轻人就不要来了,莫把手弄脏了。”刘诗宇说。

那最初的反对,是否也担心面子受损呢?“可能是多方面吧,也担心别人说闲话,但更多还是担心他们的身体,都辛苦一辈子了,没必要(老了还捡垃圾)嘛”。但多次反对无效后,孩子们也都接受了老人的选择:“只要他们开心就好,这不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心愿吗?”

(10/12)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

成信大,温暖尽在生活细节!

“成都善·平凡之善——寻找身边的成都温度”2020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之“‘......[详细]

什么是沉浸式投影技术?

沉浸式投影是通过光的衍射原理来记录、再现物体原本状态的一种3D图像展示技术......[详细]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