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西郊河到浣花溪 成都“宜居水岸”预计明年底主体基本建成

2016-12-07 07:15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效果图 制图 李开红

示范工程总长约7.4公里,包含西郊河区段、干河区段和浣花溪区段,串联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园、宽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点,预计明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将整治现状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沟渠共82条,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手段,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丽成都。

目前,《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总体方案》拟定。市建委昨日就此方案正式征求公众意见(www.cdcc.gov.cn/webnew/aspx/Detail.aspx?id=57364)。方案显示,示范工程总长约7.4公里,包含西郊河区段、干河区段和浣花溪区段,串联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园、宽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点,预计明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河道存在“三不通”

市建委介绍,成都的现状水网体系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主河道有6条,由西北至东南贯穿中心城区,构成中心城区水网体系的骨架,76条支流沟渠则构成基本成网的毛细血管。

首先,河道存在三不通问题。一是水系不通:存在河道不贯通、水面被遮盖、局部断流等问题;二是道路不通:滨河道路未完全贯通;三是绿化不通:滨河绿化未完全连通。

沿途河道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中心城区仍存在多处易淹区。

水生态环境不佳,整体水量不足,水循环利用程度和再生利用率较低。部分沟渠截污不彻底,水质差,水环境存在污染情况。河岸以硬质驳岸为主,河底为硬质护底,水流无法下渗,生态循环不畅。

滨水区域公共功能不强,滨水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城市重要公共功能不足。滨水区域城市品质也不高,缺少滨水开敞空间与景观节点,沿岸景观风貌杂乱,亲水性不足、滨水活动空间不够。

示范项目包含三段

针对上述问题,市上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根据专家咨询意见,按照强化“两江抱城”的古城格局、打造“依水而兴”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水城相融”的文化展廊、建设“乐活生态”的宜居水岸的理念编制了《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市级示范项目工程总体方案》。

市级示范项目包含西郊河区段(槐树街-青羊正街)长约2.7km、干河区段(望仙桥-二环路)长约1.6km、浣花溪区段(浣花溪公园北侧)长约3.1km。本次工程重点对河道两侧规划绿带控制线内实施整体提升改造,对部分老旧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施工期间周边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不受影响。

亮点1

实现滨河通道亲水

在“临水贯通”上,将实现水系、道路、绿化“三通”。

首先是河道水系贯通,形成城市廊道,融入城市路网。其次是改造河堤,连通滨河通道,增设步行桥,提高亲水性:在滨河空间局促的河段,增设垂直绿化(如垂柳)确保生态通道连续;在滨河空间充足的河段,利用现有空间增设景观绿带,实现水网绿化廊道贯通连续。最后是拆除阻挡视线的滨河围墙、栅栏等障碍物,打通断头河,敞开盖板河,实现滨河通道亲水。

亮点2

西蜀水乡水流不息

在“清水优城,让水流动,加强水生态建设”上,通过再生水利用、区域调水等综合手段提升景观环境用水水量,营造水流不息的西蜀水乡。改造硬质河底、清理基底、新建截污管道工程,消除黑臭水体。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用地情况与可利用空间,对沿岸硬质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分别形成休憩宜居段驳岸、文化游览段驳岸、生态休闲段驳岸。

亮点3

打造水文化体验长廊

在“水城相融,彰显水文化魅力”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类型水体的不同文化特征,重点打造特色景观节点;结合规划,新增城郭、桥梁、汇水点构筑物、特色植被等文化点位。

依托两岸文化,如宽窄巷子、琴台路、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等,分别形成少城文化特色段、琴台文化特色段、浣花文化特色段,打造水文化体验长廊。

亮点4

串联滨河绿道慢步道

在“亲水宜居,提升滨水区域城市品质”上,串联滨河绿道与慢步道,优化提升滨河绿地,形成沿河滨江绿色生态开放空间,丰富两岸邻里交往与游憩活动场所,提升滨水区域城市品质。

记者 辜波 市建委供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