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科学家完成“人造太阳”核心部件

2016-12-12 09:1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当能源枯竭之后,人类的未来在哪里?来自全球的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受控核聚变”为人类寻找出路。由于热核聚变实验堆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机理相似,因此,这种新能源也有了“人造太阳”的美名。

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

这个被称为“第一壁”的核心部件,相当于在“人造太阳”工程中,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来抵御装置内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而为这个项目作出核心贡献的,就是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一批科学家。

“人造太阳”的研究,为未来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而要构建起“人造太阳”的核心,这就需要特殊的材料筑起一道“防火墙”,来抵御装置内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环境。

在整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有多个国家在研制这样的高温核心材料,而中国科学家承担研制的这种材料,处于反应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对高温聚变物质,因而被成为反应堆的“第一壁”。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我国正式加入ITER,接受了研制热核聚变反应堆核心部件的工作。反应堆中的聚变物质时刻释放着高强度的热辐射,如果这些材料性能不佳,要么就被高温瞬间融化,要么就会让反应堆这座锅炉熄灭。为此,研制人员想到了一种特殊的结构,把热量及时地传走。那是一块看上去像三明治一样的材料,底下是不锈钢,中间是铜合金,上面则是特殊的高纯度金属铍。再用特殊的方法,将这些材料烧制到一起。

三年的刻苦攻关,科研人员终于烧制出了完全合格的产品。在国外机构的测试中,这套工艺制造出来的材料,经历了7500次的高低温循环,甚至在高于考核标准的热量考验下都一次通过了测试。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堆与材料研究室主任谌继明表示,在参加ITER之初,我们比国外落后20年,到2010年左右,我们追赶上了,我们和他们齐头并进了。到现在我们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这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跑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想玲 综合央视

原标题:四川科学家完成“人造太阳”核心部件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