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看熊猫、吃火锅、赏川剧。”成都的悠闲,无须赘言。作为四川省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有的不只是悠闲。
拥有31个国际友城、16个外国驻蓉领事机构;全球创交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航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纷纷落户;洲际定期直飞航线将达19条,一个“15小时交通圈”的国际航线网络正变为现实……成都,已成为国家向西、向南的开放前沿。
今年5月,成都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创新为引擎,加速提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赓续“老成都”文化基因
“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王业强和胡浩在《长期有效地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文中提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对其固有、特有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风貌等进行梳理、挖掘、传承和创新。
“成都文创DNA,至少可追溯到古蜀文明时代,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等,足以表达‘老成都人’的创意、创造、创新意识。”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认为,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古今相连,只要沿着祖先的追求,传承祖先的智慧,“成都,必定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创中心。”
激活“智慧城”奇思妙想
在成都,那些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正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1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印发“西南交大九条”,在国内率先进入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无人区,实现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70%的所有权,将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推向所有权改革的高度。
据西南交大校长徐飞介绍,成都金牛区和西南交大正联手打造“环交大智慧城”,旨在通过校地合作,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真正通过“产权驱动创新”路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月8日,《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出台。未来5年,四川将通过推进引领示范、强化财政金融引导等,实现到2020年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0项,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服务机构1000家,全省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累计2000亿元。
吸引创业者从“蓉”创业
“毕业后第二年就来了,公司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32岁的廖杰,是成都雷电科技的生产总监,眼前的他有着超越年龄的白发,显露出一分安定和从容。该企业负责人称,10年坚持科技创新,探索成果归功于像廖杰一样的工匠。
迎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成都正彻底打破盆地桎梏。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到实施《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制定《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成都人才新政十条”等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系列政策,成都,努力让创业者从“蓉”创业、从容创业。
“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成都造’可以通过陆路发往亚欧其他国家,加上成都自身的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担当对外交流中心的角色完全没有问题。”华韩孵化器韩国支部社长金相日认为,“随着创业的政策、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成都会吸引更多外企到来。”
(原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4日第13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