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时限是2016年至2030年,正值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并为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奋力迈进的关键时期。新一轮总规修编体现出哪些特点?记者为此采访了成都市规划院院长曾九利。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注重规划科学性
谈及此轮总规修编,曾九利表示,首先体现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这次总体规划修编,注重把握“四化”联动、人口和用地相匹配、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等城市发展规律,积极践行产城融合、有机更新、精明增长、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公交都市等先进理念,推动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理念的深刻革新,努力在城市发展建设上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其次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增强规划的全局性。这次总体规划修编,坚持空间、规模、产业相匹配的原则,注重以规模定空间、以空间立产业,确保人口分布、用地分布和产业分布有机结合,推动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提升。
同时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增强规划的系统性。“这次总体规划修编,不是就规划论规划,而是着眼于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同时作出规定、提出要求,体现了全程管理、统筹发力的系统思维。”她表示。规划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注重规划的人民性。这次总体规划修编,把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并充分融入“独立成市”“小街区规制”等重要理念,力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城市既宜业又宜居,还不失人情味,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远近结合 指导性和操作性结合
在基本原则方面,曾九利表示,总规修编坚持远近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分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和远景(至2050年)三个阶段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既立足当前,准确把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紧迫任务;又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成都未来发展蓝图,较好地实现了远近结合,确保了规划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同时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城市病日益突出,这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总体规划修编,既注重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引领,又聚焦突出问题的解决,以此增强战略性和针对性。
“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结合,也是这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一大特点。”曾九利表示,规划既注重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对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又注重紧扣工作实际,把城市用地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7个“2025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有机衔接,从任务和措施层面对重点工作作出明确安排,使规划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
本报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