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第一本“行走日记”《你来看此花时》后,昨日,《美文》杂志的专栏作家、曾获首届全球华人丰子恺散文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熊莺的第二本非虚构作品《远山》又与读者见面了。
“那些人去哪里了?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村庄?”总有人这样问,我们又该如何作答?于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这一年间,熊莺开始奔走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境内的秦巴山区。她去了渠县龙潭乡老龙村、万源市庙垭乡名扬村、广元市柏林沟镇……熊莺谈到她笔下印象深的一件事,一个小孩的爸爸妈妈进城打工。在爸爸癌症去世、爷爷去世后,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后来妈妈改嫁,因为新修的楼房,妈妈和奶奶反目打官司,小孩抚养权判给了妈妈。妈妈又去打工,他由继父的亲戚养育,后来因为很小的事情,小孩自缢了。熊莺说,生活永远大于文字,她希望自己能做的,以一种微小感知另一种微小的真切存在。
“期待自己不要过度阐释眼中的乡村,不要刻意去放大当时的某种个人情愫。期待自己的记录平实、真实、诚恳。”熊莺本着这样的初心写下了《远山》。据悉,该书被列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亲自为本书作序,其中一句话引人深思:“这本书写给谁呢?我以为,熊莺是写给自己,写给她出发的那个世界。她欲把‘远山’引入这个世界的总体意识,凭着这本书,她意识到远山的人们不是‘他们’,而是‘我们’,是我们身体上麻木的一部分、是我们在奔跑中遗落的一部分。”
昨日的新书分享会上,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草堂》诗刊主编梁平,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三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读后感。
记者 陈谋 实习生 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