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65%,公交线路提升至185条,公交网线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500米站点100%全覆盖 ……2020年,高新区公共交通体系将再升级。记者近日从高新区获悉,《高新区全域公共交通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出炉。以规划为引领,高新区将着力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大容量、无缝衔接的立体公共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未来高新区除了公交线网加密、场站增加、出行分担率提高,还将大力优化地铁接驳方案,使地铁站点150米范围内就能换乘公交,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
多层次
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客运交通枢纽为衔接
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客运交通枢纽为衔接。层次,是高新区构建现代大都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战略目标。
根据《规划》,除了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惠及高新,公交线路不断加密、层次分明,未来五年高新区还将加快建设有轨电车、BRT快速公交,使公共交通层次更加丰富,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出行选择,一幅立体交通图景在眼前展开。
轨道交通,是高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对高新区而言,地铁承担着跨区域出行的重担,加速成网的脚步也在不断迈进。2018年,高新南区将建成运营地铁1号线、地铁7号线;到2020年,地铁5号线、地铁6号线、地铁9号线一期、地铁18号线一期也将相继建成投运,高新南区地铁线路长约65公里。同时,高新西区还将建成地铁6号线。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模式,将在高新区实现。
依托地铁系统,高新区将加快布局有轨电车和BRT快速公交,以此作为地铁的有效补充和丰富公共交通层次的重要手段,让高新区居民公交出行的选择更加多样化。2018年,IT大道有轨电车将建成通车,益州大道有轨电车项目也在规划待建中。与此同时,BRT快速公交也即将在高新区开展建设,新增剑南大道快速公交和红星路快速公交,将有效分担周边客流。
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的进程中,常规公交仍然在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根据《规划》,高新区在重点客流走廊加快布设常规公交网络,科学构建“快、干、支、微”四级网络层次。其中,公交快线和公交干线将承担跨区域或区内各片区之间中、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公交支线和微循环线则是为百姓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提高公交系统的覆盖率和可达性。不同层级各司其职,高新区将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快速、高效的公交网络。
大容量
2020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在65%以上
在产业腾飞、建设加速的同时,高新区与中心城区、周边区域的人员联系也日益频繁。根据预测分析,到2020年高新南区居民出行总量约300万人次/日,高新西区居民出行总量约83万人次/日,对公交出行的需求量也不言而喻。
《规划》紧跟高新区发展步伐,适应高新区居民对公交出行的迫切需求,以“大容量”作为公交系统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充分考虑到高新区公交出行的真实需求。
除了未来3-5年即将通达高新区的多条地铁线路之外,在高新南区建设的两条BRT快速公交线路,也将为高新区带来承担每日约15万-25万人次的客运量。全场39公里的IT大道有轨电车呈Y字形展开,设置站点多达46个,高新西区内的站点就有18个,在丰富公交体系层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高新西区公交系统的容量。
根据《规划》,近中期至2018年,随着常规公交的层次愈加明晰,高新区将对外加强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的对接,提高高峰线路、区间线路数量,内部提高区内公交线网密度。近中期,高新南区新增16条公交线路,高新西区新增10条公交线路,优化后高新区公交线路数量提升至185条,实现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不低于3.6公里/平方公里,最大可能满足高新区居民出行需求。2020年,高新区公交线网密度将提升至4公里/平方公里,不仅实现500米站点全覆盖,300米站点的覆盖率也将明显提高。而公交专用道长度将达95公里,公交车每万人拥有21标台。
为了提升公交运量,高新区还将进一步优化公交场站设置。《规划》提出,高新区将满足公交车辆调度及停放需求。随着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运营服务的不断优化,高新区公交分担率也将不断上升。2018年,高新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在5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在25%以上;2020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在6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在35%以上。
更方便
力求公交地铁“无缝衔接”,满足最为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诉求
摊开不同时期的公交线路规划图,纵横交错的公交网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加密的同时、分布也更加均衡。民生需求,成为公交规划的首要指向。
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公交支线和微循环线路的大量增加和科学规划。作为高新区区域内部的交通“毛细血管”,公交支线和微循环线路承载着最为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诉求。围绕居民社区、产业园区、办公区等集中出行区域,高新区加强公交线路的梳理和补充,让老百姓享受通到家门口的公交服务。
根据高新区的区域发展情况和出行需求量,地铁毫无疑问占据着高新区公交出行的主体地位。如何使常规公交线路做好支撑、更好与地铁进行衔接从而方便居民出行换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规划》中可以看到,未来高新区在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衔接设置上,将大有作为。一方面,调整现有公交线路,新增必要的公交站点,进一步实现地铁站点150米范围内设置公交站点的目标,让老百姓更方便实现换乘;另一方面,公交的运营服务水平也将不断提高。结合高新区居民的出行习惯和地铁接驳需求,不少公交线路的收车时间都相应延迟。根据地铁发车频率,10余条公交线路都将严格按照高峰时段发车频率不超过5分钟的原则发车。由此,多层次公交的互通互融更加深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客运交通枢纽为衔接”的现代大都市公共交通体系得以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