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曾铭在资阳坐诊。
样本背景:2015年,国务院推行分级诊疗,目标是到2017年,政策逐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
样本模式:“一把手”由上级医院派出,医学专家就任学科主任,输出专家同时输出医疗服务理念
样本效果:半年来,已有2000多名患者在资阳接受华西专家诊疗,资阳患者转诊率降低
2016年12月30日,早上7时48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专家刘继彦登上成都至资阳的高铁,半小时后他开始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诊。2016年12月以来,刘继彦每周四都要到这里坐诊,20:00左右乘坐高铁返回成都。
华西医院专家刘继彦,现在也是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学科主任。约半年前,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资阳市人民医院,分别挂上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的牌子,5名华西专家、2名省医院专家分别就任两所医院学科主任。这是全国推行分级诊疗后,资阳市政府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合作试行的新模式。
部、省级两所医院同时“入驻”地方,并设常驻专家,资阳还是全省第一例。
这一模式运行半年后,到底效果如何?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
对于资阳的分级诊疗样本他们这样说
医生
“从高端走到基层,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公益性”
患者
“在成都一两个月都挂不上的专家号,没想到在资阳当天就挂上了”
管理者
“到现在不能说成功了,但效果还是显而易见。”
院名之变
两所医院更换“一把手”
2016年7月20日,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口,挂上了一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牌子。其实,在挂牌之前,该院院长已经开始“分权”。
此前的7月4日,华西医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一平已经来到资阳,并就任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成为该院新的“一把手”。该医院之前党委书记、院长谌明全卸任院长一职,仅任党委书记。
一个月后的8月24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同样的变化,增挂“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牌子的同时,省人民医院三级专家冯仕彦担任院长,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任党委书记。
这样的调整并非突然,这个决定是资阳市委、市政府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多次讨论后作出的人事变动决定,目的是推动与部、省级医院深化办医合作。
患者当天挂到成都专家号并手术
资阳雁江区的马先生身患中肝肿瘤,多家医院建议他前往成都手术,考虑时间和金钱耗费不菲,他暂未成行。
2016年10月,他又感到不适,来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听从导医挂了省人民医院肝胆肿瘤专家邓小凡的号,结果当天手术成功。
13天后,出院的马先生给医院送来了一面锦旗。他说,自己曾到成都租房挂知名专家号,时常一两个月都挂不上,没想到在资阳当天就挂上了省医院的大专家号。
该院肝胆外科医生黄学伟说,以前资阳并无中肝手术的条件,在成都也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才可以做,“关键是成都各项花费要达到8-10万元,马先生在资阳只花了2万元。”
黄学伟所说的手术条件,并非是硬件条件。在资阳市人民医院,增挂“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牌子前,就购买了一台国内顶尖的肿瘤放疗设备。“全国总共10多台,西南唯一一台在这家医院。”院长冯仕彦叹了口气,“可惜之前缺乏技术人员,利用率太低。其实在我们这里治疗,效果与成都大医院毫无差别。”
不过,两所大医院初到资阳,多数患者仍有疑虑。华西医院资阳医院院长王一平,最早接到过几位的患者,走进门诊室开口不是说病情,“直接问是不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为现在华西的牌子到处滥用。”直到8月份,一份华西专家坐诊表公布出来,患者在网上一查,“才确定我们是真的华西专家,就诊患者才逐渐增加。”
近半年来,每月公布坐诊专家名单,成了两所医院不变的工作内容。专家定期到资阳坐诊,与患者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成都医院相比,这里的患者数量更少,挂号更容易,“追着专家到资阳就诊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华西医院资阳医院院长王一平介绍。
机制之变
新设学科主任建立远程诊疗系统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增挂华西医院的牌子后,华西医院5名专家被聘为5个科室的学科主任,科室原来的主任不再分管学术研究,成为单纯的行政主任,分管诊疗工作,形成一个科室两个主任。
新院长就位,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内部机制的改革,考核方式的调整。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增挂华西医院的牌子后,华西医院5名专家被聘为5个科室的学科主任,科室原来的主任不再分管学术研究,成为单纯的行政主任,分管诊疗工作,形成一个科室两个主任。
在日常,学科主任和专家还承担医院的学术讲座,“2015年,资阳一年只有10多场讲座,今年我们5个月就举行了120多场。”王一平说,得知省上有医疗学术讲座,他都要求有时间的员工前往参加。
王一平说,此举的最终目的是要创建多个品牌科室,打造多名品牌医生,形成多学科诊疗模式。
与此同时,资阳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也新设学科主任,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同的是,这里不仅有定期出诊的省人民医院专家,还有9名专家须常驻资阳。
随后,远程诊疗系统在省医院资阳医院建立。2017年,资阳20个乡镇卫生院将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远程诊疗系统,到时乡镇医院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通过远程系统向资阳市人民医院求助,专家2小时内响应会诊,市级医院解决不了,再向省医院求助,同样两个小时内有响应。
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院长冯仕彦坦言,没有成都资阳两地医院的合作,这种远程诊疗系统无法打通,病人只能一级一级转诊,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都会成倍增加。
华西医院肿瘤科专家刘继彦,最初并没有意向担任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学科主任,他甚至都没有报名,“不了解这边的模式,积极性不高,后来被选出来了。”刘继彦说,刚开始每周奔波一天,让他感到很被动,“现在很多基层病人在资阳看到我们,他们看好了病,我渐渐有了成就感,从高端走到基层,才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公益性。”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盛饶说,科室专设学科主任是华西起搏治疗专家刘兴斌,“他的到来,让我们休息时间被占用,从事对疑难杂症病人病历研究。”
刚开始,王盛饶感到了压力,每周完成诊疗任务后,新增两次学术研究,面对大量的病历收集整理,她感到身心俱疲。“以前诊疗服务可能不规范,诊断不明确的就转往华西等上级医院,现在高危病人都留下来,出诊疗方案和服务上,都感到了压力。”
5个多月过去,王盛饶的科室门诊量比去年增加了10%,治愈好转率达到98%,“逐渐适应了华西的诊疗服务模式。”王盛饶说。
相关说法
效果显而易见但还不能说成功
虽然省医院是托管,华西医院是领办,目前看只是表述不一样,运作都差不多。到现在不能说成功了,但效果还是显而易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一级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王一平,就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院长后,最大的愿望是带动资阳其他医院一起发展。
华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半年来,已经有2000多名患者在资阳接受华西专家诊疗,资阳患者转诊率在降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西医院与资阳医院同质化,进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不等于进华西医院。”王一平说,这种模式是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内涵,通过学习的方便性,减少当地医院的转诊案例。
王一平说,华西医院目前已经领办广安、资阳两家地级市医院,每个医院派出5名专家进行学科建设,“如果全省推广,并不现实,毕竟华西专家资源有限,而且现在也不能说这种模式已经成功。”
在王一平眼里,这一模式需要长时间检验,因为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和学习氛围普遍较差,“医学知识每天都在更新,不学习更新知识库,带来的就是诊疗服务水平的欠缺,最终导致患者不信任。”
对此,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院长冯仕彦也有同感,重建患者信任度,要让更多专家留在资阳,“通过考核、晋升机制调整,让他们留下来,就是让患者留下来,但道路还很长。”
两家市级医院交由省城大型医院来办,近半年过后,资阳市卫计委副主任肖忠的评价仍然是:“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说成功言之过早。”
肖忠说,华西医院、省医院分别“入驻”资阳的全新尝试,这种尝试跟“成资一体化”提出的医疗一体化有关,同时也是分级诊疗进入深水期后必然出现的新尝试。
“其实,资阳市政府和两家医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接触、谈判。”肖忠说,资阳建市晚,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县级医院升格而来,资阳市人民医院由企业职工医院发展而来,本身存在医疗水平低,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市政府要解决群众看病难,也希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
肖忠透露,成都两家医院最初并无意愿,但在省卫计委的支持下,资阳市政府多次与两家医院接触,最终形成初步合作意向。“虽然省医院是托管,华西医院是领办,目前看只是表述不一样,运作都差不多。”
“到现在不能说成功了,但效果还是显而易见。”肖忠说,两家医院的下沉,专家团队对当地医院管理效能和质量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资阳患者在当地能轻松挂到专家号,能治好一些疑难杂症,转诊数量减少也是明显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雪皎
原标题:资阳两医院改由华西、省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