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十年禁渔 千里赤水河的最后一网

2017-01-01 08:5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2016年12月25日,李庆余撒下了在赤水河上的最后一网。

赤水,长江支流,一如长江,世界醒目。

它是美酒河。因它酝酿了茅台、郎酒、习酒,堪称华夏“美酒河”。

它是英雄河。红军四渡赤水,跳出重围。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它是生命河。这里是长江珍稀水生生物的巨大生命密码库。

时针指向2017年第一天零时,这里的“十年禁渔令”令人瞩目。

2016年12月30日,农业部网站发出《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决定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止,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10年。这是四川省首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合江县也作为全省实施渔民转产的试点县。

赤水河全长约500公里,穿越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栖息和繁殖的重要场地,属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

据了解,在赤水河上游的遵义市境内流域,有291户588名渔民,每年大约从赤水河捕捞61吨鱼类,捕获的鱼类包括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长江干流中已较少出现的品种。2016年9月底,当地的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全部完成了“退捕上岸”工作。

泸州市合江县水产渔政局局长袁大春说,在合江县境内的赤水河流域,有45户84名渔民,他们每年大约从赤水河内捕捞十多吨鱼类,还有不少非法捕捞的人。

上篇

拆船烧网

百年渔家的生活变局

2016年的最后一天,泸州市合江县虎头镇赤水河边,43岁的罗俊江面对河面站立良久。他摸了摸岸边自己家被拆毁的渔船,猛然捡起河边的一块石头,扔进水中,“扑通”一声,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2016年12月19日开始,合江县的多个乡镇陆续展开了对登记在册的渔业船舶、渔具的集中销毁。罗俊江两兄弟的4条渔船和渔具也在销毁之列。看着渔船被拆,渔网被烧,罗俊江心里很清楚,自己干了大半辈子的渔民身份就此结束。

2016年12月25日,来自长江的渔民李庆余再次驾船来到赤水河,撒下了他在赤水河上的最后一网。与罗俊江兄弟不同的是,作为长江渔民,今后他还能继续在长江捕鱼。但整条赤水河将就此告别捕鱼时代的喧嚣,进入漫漫十年休养生息。

被销毁的渔船前,罗俊江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水中,难以割舍对赤水河和渔船的感情。

赤水河边,烧渔网的地方还留有黑斑。

·百年渔家

建起当地第一栋楼房

>>罗俊江是合江当地资历最老的渔民之一,从他的祖祖(爷爷的父亲)开始,罗家就以捕鱼为生,与赤水河结缘已有上百年,而那几艘被拆的渔船曾是他在水上的家。

走在通往停船点的泥泞小路上,15岁就同父兄开始下河捕鱼的罗俊江说:“这门手艺传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

“小的时候,赤水河水很清,鱼也多,一网下去捞个上百斤不是问题。”然后拿到岸上去卖,收入还不错。罗俊江说:“我最喜欢夏天河边的早晨,阵阵凉风,空气中有水草的清香,不经意间会有鱼突然跳出水面,就像刚才扔进水里的石头,‘扑通’一声,让人莫名的欢喜。”而烙印在罗俊江脑海中最深影像,那是在薄雾中,爷爷划着小木船驶向河中央……

与眼下常用的拦河网不同,罗俊江学捕鱼的时候,用的还是手作的渔网——据说,那张网最开始还是从他祖祖传下来的。这样的渔网修补起来很讲究。在他印象中,每当渔网破损,家里的女人就会用麻绳一根根搓出来再织在一起,随即用猪血加蛋清泡后,放在锅里煎,这样网的韧度才够。

赤水河在设禁渔期之前,捕鱼人每年会有十个月在船上度过。但如此辛苦劳作,往往也能换回丰厚的回报。罗俊江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一家收获最丰的时候,3天时间收入能达到百元以上。而那时,当地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可能也就二三十元钱。

在罗俊江18岁的时候,家里就盖起了两层小楼,成了凤鸣当地第一户修楼房的人家。因为家境殷实,当年给罗家兄弟提亲的人很多。而两兄弟成家后,也都继续着渔人的生活。

原标题:十年禁渔 千里赤水河的最后一网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