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城效果图。 成都高新区供图
诺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 熊筱伟 摄
同样落户成都高新区
同样从事全球最前沿科技研究并寻求成果转化
聚焦
2016年12月30日,历经10余个小时的飞行,从美国来蓉的迈克尔·毕晓普已是腰酸背痛。说起这事儿,这位因阐明癌症起源机理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巨匠莞尔一笑,“以后每年来多了,可能就会习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天,全球唯一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作为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他将每年飞来成都常驻,引领并指导研究所开展精准抗癌新药研究。
迈克尔·毕晓普并非第一位落户成都高新区的诺贝尔奖得主。成都高新区已先后柔性引进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及毕晓普4位诺奖得主,他们分别在当地建立研究机构,开展前沿技术交流及科技项目合作。
区域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诺贝尔奖得主,为何短时间内纷纷落户地处内陆的成都高新区?
A
诺奖得主们的选择
在此从事前沿科研并寻求成果转化
“虽然还没有开始工作,但这里(研究所)已经是世界顶尖的癌症研究机构了。”揭牌仪式上,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所长杨顿半开玩笑地说。
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毕晓普教授的选择。该研究所瞄准下一代精准抗癌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探索方向为合成致死、靶向疗法、驯服疗法——这是全球癌症治疗的最前沿,也是毕晓普当前最关注的研究重点。而该研究所,就此成为他在全球最重要的研究与成果转化机构之一。
如果将时间放宽到一年左右,会发现诺奖得主们的选择惊人相似:同样落户成都高新区,同样在这里从事全球最前沿的科技研究并寻求成果转化。
2016年3月,“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揭牌。根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签署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哈佛大学等全球科研机构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推动大核酸研发及产业化发展。
一个月后,又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莱斯来到成都高新区,他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就合作建设“中美前沿生物医药夏普莱斯产业研究院”达成一致。该产业研究院将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等3个委员会,并搭建免疫治疗药物平台、精准医疗平台等5个公共技术平台,依托诺奖团队整合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关企业资源,力求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
5月,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戈登将在此开展前沿技术交流。
B
看中创新的产业环境
这里对产业的理解有深度有远见
伫立“浪尖”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为何选择成都高新区?
做决定之前,邵斯达克教授经过了长期考察。早在2015年5月,他就曾到成都高新区访问,“在与成都高新区接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他们对生物产业的理解是非常有深度、有远见的,对(生物)产业的认识很清晰,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因此,我很看好我们未来的合作。”
这样的回答,在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看来并不意外,“顶尖人才最重视的是产业机会,以及能否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的环境。”而这方面,成都高新区有正确的方向、适宜的举措。该区“十三五”发展目标明确,将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等“七大行动”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5个以上新千亿产业集群。
除产业发展的“大背景”,诺奖得主们同样看中成果转化的“小环境”。
“这里(成都高新区)和旧金山湾区有很多相似之处。”毕晓普认为,和作为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诞生地、集聚地的旧金山湾区类似,成都高新区同样在有效推动前沿科研成果产业化,使科研成果能快速融合国际创新链、产业链。“从加速证件办理到建设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这里都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杨顿表示。
感性认知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为推动人才成果转化而做的努力:仅过去的2016年一年时间,该区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引进阿里百川(成都)创业基地、3W空间等22家知名新型孵化器,新增孵化载体60万平方米;强化融资支持,与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共同设立5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推动设立规模为2亿元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完善相关服务,初步建成全国领先的,包括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服务的“双创”服务体系。
C
提供给力引才政策
顶尖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最高可获1亿元
看好产业环境,诺贝尔奖得主青睐成都高新区;后者则以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政策,作出了热烈回应。
近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明确了鼓励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创新、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融资支持等10条新政策,同时确定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资金,面向全球招揽人才,计划5年引进1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入选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近期引入的诺奖团队都已获得了相应支持。”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既有“开门迎才”的政策,也有“登门求贤”的举措。
成都高新区创新实施“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首次组织重点企业赴美国硅谷、韩国首尔等海外人才聚集地招引高端人才。2016年全年累计开展两场海外行、6场城市行、40场校园行活动;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
多管齐下,成都高新区的引才成果远不止4位诺奖得主。过去一年中,该区还引入院士及世界500强高管5人进区创新创业,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6名,评选产生“菁蓉·高新人才计划”人才380人,带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265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0171人。
原标题:4位诺奖得主做出相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