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创意文化园区,云南人贾磊和他开办的在地手作工作室
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距离宽窄巷子500米的奎星楼街55号,透过一地银杏叶的落地窗,可以看见咖啡馆里座无虚席,他们大多是文化创意工作者,在这里酝酿着一个个“脑洞大开”的新奇创意。而在这座四层的小楼里,还可以品评电影、学木工、赏名画,甚至淘到一些本土设计师的设计孤品。昨日,成都商报“有爱说出来——2017‘我爱成都’大型真情直播”第四场活动来到成都明堂创意园区,走进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人群,来听听到底是怎样一种热爱,让他们扎根成都。
截至昨日18时,50分钟的直播视频,吸引了超过3万网友在线观看,收到4.8万个点赞,最高同时在线2200人,放松、舒服、包容、希望……成为直播的关键词。
轻松
这里让新锐画家放松、积蓄力量
推开UN纽咖啡的门,迎面而来阵阵咖啡香。这间位于明堂一楼的咖啡店,一杯美式咖啡只要20元且无限续杯,几乎每个桌上都摆着电脑,键盘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一个角落里,新锐画家韩情放下手中的咖啡杯,悠闲地浏览着网页。虽然工作地点在北京,但一年中,韩情有一半时间都在成都度过,明堂是他必来的地方。“成都不仅仅是我的家乡,也是最适合我的地方。这里的轻松氛围让我能得到充分的放松,更好地集中思考。”韩情告诉记者,他去过很多国内及国外的城市,但只有成都能让他休息一下,并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
舒服
这里让自贡小伙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自贡人杨峻,来成都学习设计后就没再离开。学艺术的人最喜欢到处跑,厦门、云南都很有文艺氛围,但他最终却决定留在成都,“在成都我觉得很舒服,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都有很多选择”。
依靠浓厚的文创氛围,杨峻不仅在明堂四楼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还和几个朋友在明堂开辟了第二事业——一个以电影为主题的川菜餐厅。“明堂的房租低,门槛不高,所以就想试一下。”这家“瘾食”餐厅,已经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电影发烧友聚集地,他们在此轻松地品尝美食、欣赏经典影片,并交流关于电影的一些看法。
包容
这里教你做木器皮具还能聊点艺术
在明堂二楼,一间摆满木制品的小店格外惹眼,桌椅、柜子、木马、木罐和切好的木条随意摆放,店主贾磊站在中央打量着满屋的“宝贝”,似乎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除了木制品,这间在地手作工棚也是贾磊的作品,“装修、货架和价签,全部都是我用木头做的,而且不上油漆,保持木头原来的色泽和纹理。”贾磊说,10多年前他从云南来到成都,觉得这个城市挺好,由此就扎下根来。其实,贾磊的主业是一名心理教师,木工手工制作只是其业余爱好。
贾磊说,成都最打动他的就是平和、包容,人和人之间很平等。在这间手作工棚,人们可以来学习打造木器、缝制皮具,放松自己,体会木匠活儿的乐趣,“周末人简直多得不得了”。
以工作室为兼职的还有饮光画廊创始人马玲。“这正是成都的包容所在,艺术家并不高高在上,很接地气。欢迎有艺术爱好的朋友来画廊一起聊点艺术的事儿。”
希望
这里为90后打开新的文创大门
24岁的吴昊和26岁的任香雪是明堂不同工作室的员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在明堂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
吴昊是南充人,大学学的是食品安全,一直对摄影着迷的他一毕业就来到“东来映社”工作,这里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里不仅卖器材,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有个聊摄影的地方。
对于成都,吴昊心怀感恩,在这里生活轻松,去年还买了房子。吴昊希望未来工作室能够变成两个:一个供摄影发烧友展示最新器材、主办摄影沙龙;另一个将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艺术彩喷做成产业。
任香雪是“NU ART STOR”的工作人员,90后女孩,她说自己太喜欢成都了,“有很好吃的美食,城市规划很好,最重要的是各种品牌齐全,对于爱美的妹子来说是购物天堂。”任香雪希望以后在明堂能有自己的工作室。
记者 李彦琴 摄影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