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王雪
1月7日,成都市中院院长郭彦向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报告,就2016年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情况、司法改革情况、以及“诉源治理”和司法为民服务情况,向大会进行了报告。
一组数据:执行案件数量增幅超45%
报告称,2016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291044件,同比上升13.76%;全市法院结案244608件,上升13.28%。
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9025件,审结18050件,判处罪犯22363人,分别上升18.82%、20.37%和57.91%。
全市法院共受理民事案件175060件,审结143392件,分别上升2.23%和0.82%,结案标的额1069.87亿元。
全市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4898件,审结4198件,分别下降4.91%和4.4%,其中政府信息公开、土地、城建等案件1083件。依法判决变更、撤销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62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全年共计受理执行案件81144件,执结68435件,分别上升45.93%和47.44%,执结标的额832亿元,上升125.92%。
去行政化: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遴选
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遴选,全市法院遴选出1140名员额法官,其中市中院把遴选出的197名员额法官构建成38个以资深法官为核心的新型专业化审判团队;建立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实习法官助理等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要求。
分类制定权责清单,明晰53项权限职责,实现司法权运行去行政化;市中院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仅占0.48%;建立“院长开庭周”制度,运行10个月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947件,促进了院长司法功能回归。
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部署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召开“诉源治理”专题会,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创新解纷模式,推进诉前调解。全面推广“一站式”专业化纠纷解决平台,形成5个职能部门参与的“七位一体”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高新、锦江、武侯法院建成联调中心;深化道路交通事故联调机制,3年来成功调解60余万起道交事故,96.88%的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
完善服务:构建半小时诉讼服务圈
在司法为民方面,成都法院强化为民举措,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半小时诉讼服务圈。
健全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诉讼服务网络体系。“线下”深化22个诉讼服务中心、67个诉讼服务点、223个社区诉讼服务站建设,分别办理108项、40项、16项诉讼服务事项,实行跨行政区域司法事务委托办理,形成半小时诉讼服务圈;“线上”拓展网上诉讼服务路径,建成网上诉讼服务中心、12368热线、微信、微博、阳光司法APP客户端、手机短信平台等,把诉讼服务“做到家”。
2016年,全市法院共提供诉讼服务766689件(次),其中市中院169355件(次)。融合“线下”“线上”,在全国首创“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将“线上”调解申请、调解员选择、视频调解、效力确认、诉调对接等功能与“线下”诉讼服务空间无缝衔接,实现调解资源共享、全域全天候便捷解纷,被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在线服务最佳实践案例》收录,受到中央网信办、最高法院、省委政法委等肯定。
王晓燕 刘方祺 记者 周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