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空间开阔,足够4人并排行走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在新川大道中央绿化带下方,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天府大道和成自泸高速公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已经竣工交付使用,其埋置深度为7.5米~11米,里面冬暖夏凉。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首次走进了成都的地下综合管廊。
南北双仓容纳6种线路
从地面管理用房往下,走30来级楼梯深入地下,就到达这条综合管廊工程内部,一个暖烘烘的世界扑面而来。管廊内部灯火通明,空间开阔,即使是4个成年人并排行走也毫不费力。此前的施工图片显示,约2米宽车辆在管廊内行驶,畅通无阻。
管廊分南北双仓,并排修建,中间由一道20多厘米的墙隔离,全长约4.3公里。双仓室内高度均为3米。道路两侧的给水、电力、通信以及热力管线等主线全部通过管廊布设,大约有6种。北仓主要走热水热气,南仓为自来水、通信和电力等线路。目前,大部分管线还没铺设进来,管廊内空空荡荡,但从寒冷的地面走到这里,感觉温暖宜人。
设集水坑避免夏季内涝
成都建工六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管廊走向沿新川大道布局,埋置深度不一,局部段落穿越雨污水管及规划洗瓦堰河道,纵断面较深,最深处达11米,最浅的也有7米多。“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极大方便了电力、通讯、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管廊设置这么深,如何避免夏季内涝,产生积水?该负责人介绍,管廊内部设置有专门的集水坑,一旦水位蓄积到一定程度,会有抽水泵将积水抽到地面排走。在防火安全上,管廊内部每隔200米就会设置一道防火墙,“我们还会每隔20米设置一个监控设施,监测管廊内部的运行情况,也便于集中管理。”
今年将完成21个试点项目
成都努力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按照《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都将在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等重点区域打造“双核、十四片”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总体格局,到2030年建成约1000公里。“综合管廊有利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道路开拉链 。”市管廊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规划,成都综合管廊将分为干线和支线两种。中心城区将有望形成“一环、十射、多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一环”指三环路干线综合管廊;“十射”指结合主干道、快速路等道路改扩建项目同步规划十条干线综合管廊;“多片”指在火车北站、东村片区、中和新川片区等11片城市重要功能区布置支线综合管廊。天府新区则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九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目前,已有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综合管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金融城综合管廊等示范线建成。今年,将有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成。
吴兴贵 记者 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