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场面。(资料照片)
我要上两会
“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在推行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各大医院间重复拍片、检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我想知道四川是否也有所探索?参加两会的委员和代表们又有什么看法?”1月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开通“我要上两会”栏目后,成都市民周先生和多位网友通过留言,希望记者能带着这个问题上会。
周先生说,他此前在新闻里了解到,2017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的100多家医院启动医学影像结果互认共享,涉及X光片、CT、核磁共振等17项检查项目,希望能了解到四川的推动情况。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已在多地对此开展尝试,来自医疗行业的政协委员们对此也早已有关注和思考。
思考/解读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周晓芳:
需尽快建立医疗检查结果统一认证标准
“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我认为是国家医改的努力方向,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我们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级、权威的医疗行业检查检验结果认证的标准,这个需要尽快建立起来。”1月15日下午,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周晓芳表示,互认的前提是打破行业的壁垒,由国家层面来推动建立权威的认证标准。
“比如说胆固醇的指标,心血管疾病医生的标准和检验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周晓芳以她所从事的心血管专业来举例,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胆固醇的增高会引起血脂增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临床医生会根据这个人的身体状况,来评估患者胆固醇指标会带来的风险。但是从检验科的医生角度来说,所针对的检验对象,只是血样本身的指标,并不了解来查血的人是正常人还是病人,因此有的时候患者拿到的报告,看到数值是属于“正常范围”,但实际上并不是对患者这个个体最准确的指标描述。此外,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四川省的胆固醇标准可能跟别的省份又有不一样,如果患者不能辩证地理解“互认”的含义,强行要医生去认同一张异地检查报告,是不科学的。
市民周先生提到的,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结果互认共享,同样是建立在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质量和技术同质化标准的基础上。比如,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组织三地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开展相关质量控制工作,并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资料共享指南(试行)》,作为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规范。
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旭光:
应正确理解“互认”医生有权决定是否复查
“医疗服务,不是一般的服务行业,它有着严密、科学的医疗规律。患者和社会都要正确认识互认的适用条件。医生有权根据医疗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需要重新检查,这也是对患者的负责。”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旭光认为,互认的意义在于共享,而不是机械地不再“重复检查”,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医生根据患者所出示的检查报告,就做出诊断,是违背医学规律的,也可能要出问题。
“比如说,一个患者来就诊,拿的是5天前做的心电图交给医生。有专业素养的医生绝对不可能根据这个结果来做判断。”刘旭光解读,每个患者的个体、每种疾病和每个病程的发展阶段,都很难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要求。比如说,我们的医学对危重病人的诊治有具体的时间范围需要重复去做哪些检查,但是却很难要求医生不能重复去做哪些检查。因为生化类、影响类、形态学类的检查,都需要与病种、疾病阶段、并发症相结合来判断。
“比如一个心脏病患者,医生要求做肾功检查,这并不是无关于心脏病的检查,因为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可能引起肾脏功能衰竭。”刘旭光认为,一方面患者要信任医生,让医生根据具体的医疗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重做检查。一方面,行政部门可以组织行业专家对医院检验检查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做到监督和规范。
原标题:减轻患者重复检查负担 四川多地尝试医院间检查结果“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