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中小微企业梯队成长,积极培育行业龙头民营企业,推动民营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凡是市场能做的,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引入民间资本,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1月17日,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经济法律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司马向林,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到了政府给民间资本、PPP项目打气加油的信号。
“关于民间投资部分,我读到了信心与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间投资部分,用词充满了积极和鼓励,我读到了信心与期待。”从事经济法律领域研究的司马向林,解读了自己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分理解。“凡是市场能做的,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句话字里行间有着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欢迎与鼓励。”司马向林认为,过去一年,四川经济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GDP增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民营资本则是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形势下,PPP模式在稳增长和拉动民间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瞩目。如何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吸引力,四川正在积极行动。
司马向林举例,如何激发?就是要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消除“玻璃门”“弹簧门”,降低对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和资质审查,把合作项目的领域真正扩大,真正放开,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城市、信息化建设这些能激发民营企业创造力和创新力的领域,应该多包装生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
PPP成功实施基础
司马向林认为,与大型国企相比,民间资本普遍资金实力偏弱,融资难度大,在很多项目中资质、业绩、报价等竞争中优势不明显。同时,出于种种担忧,导致“不敢进、进不去、争不过”现象并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广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表明完善的制度体系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
“比如,PPP项目财政承诺(支出责任)应纳入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其资产和负债最终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防范角度看,应对PPP项目的政府支出建立起支出责任风险框架。”司马向林解读,推广PPP模式的关键是落实风险分担机制、充分挖掘PPP效率,以效率和风险为导向积极审慎、稳中求进地推进PPP项目。除了财政管理之外,立项管理、定价机制、税收优惠、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原标题:创造条件引入民间资本 这是政府为PPP项目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