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孤例 或将拉开反腐大幕?
江红的落马似乎也拉开了江苏广电系统的反腐大幕。就在江红被查同时,江苏卫视节目采购部原主任张彦也被查,张彦的起诉书指控,2010年到2013年期间,张彦在外参加电视节期间,不时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的发行人、老总上门“送钱”。张彦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贿赂,这些以“审片费”等名义交到他手中的现金,一般为10万~20万元,最高的一笔则有80万元。
事实上,在电视剧采购腐败案中,江红和江苏广电系统的涉案人员并非个案。2016年9月18日,淮南市中级法院对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张苏洲受贿、贪污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决张苏洲有期徒刑14年。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张苏洲的判决书中,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600万元,其中电视剧采购的受贿占了大头,共有12家电视剧制作公司负责人向其行贿。
原因
电视剧供大于求 滋生购剧行贿行为
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副总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购剧行贿是行业的“潜规则”,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一直是买方市场,供大于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当买与不买具有“生杀”大权时,贪腐也就随之滋生。
行贿手段也不单纯是送钱送礼,针对不同级别的电视台,制作公司的行贿手段也各不相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地面频道,制作公司会给审片、采购人员送些小礼,但如果想敲开一些大台或者卫视的大门,则会直接给巨额现金。隐蔽性最高的,则是让台领导及其亲属挂名制作甚至入股。南方一家影视剧公司负责人透露,一般的制作企业拍摄一部电视剧花出去的公关、接待费用约为总销售额的5%,而为了登陆一些大的卫视,企业可能要花10%~15%来“打点”。现在电视剧卖价越来越高,其实这里面的“灰色成本”占了不小的比重。
对策
收视“对赌”
但越来越遭诟病
据了解,目前不少电视台已经注意到电视剧购销环节存在的贪腐问题,多家卫视加强了监管,并实行收视率和责任编辑效益挂钩的考核制度、电视剧价格和收视率挂钩的购买制度,即“对赌”协议,一旦购买的电视剧质量太差、收视率太低,除了直接撤档外,购剧人员还要承担相应责任甚至面临下岗,影视公司也会相应扣购剧款。一家卫视工作人员介绍,“对赌”协议中,如某电视剧,在收视率达到1%时的单集叫价为100万元,一旦收视率低0.1%,电视台将扣除单集购片费10万元。如果最终收视率只有0.9%,那每集的单价跌为90万元;若收视率达到1.2%,那每集单价就涨为120万元。然而,“对赌”协议也越来越遭人诟病:将收视率作为标准,可能使本就在行业内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更加严重。
去年年底,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电视剧收视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其声明中称,当电视剧成为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后,播出机构便强行要求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而在这产业链条上,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50万元。以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万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元用于购买收视率。
对于电视剧的购销,人民日报就曾发文呼吁,电视剧交易应该建立更加合理、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电视剧购销公开化,并建立制片公司行业协会,以此增加制片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话语权,逐渐改变电视台过于强势的不良市场机制。此外,不少从业者还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将电视剧交易和采购交由第三方机构运作,在公开公平的交易机制下接受各方监督。
成都商报记者 图据人民日报
原标题:电视剧购销成腐败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