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百年前美国人观鸟札记 记录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3)

2017-02-16 07:4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两个黄鹂鸣翠柳

观鸟史上最诗意观测记录

除了戴珍女士,另外一位成都观鸟者也十分有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应该是成都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推窗远望,西岭雪山白雪皑皑,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枝头欢唱,白鹭成排飞向蓝天。

公元759年冬,一位年近五旬的异乡人,拖家带口,从甘肃出发,风餐露宿,在崇山峻岭和险恶的栈道之间辗转一个多月,终于到达成都。乱世之中,成都为这位叫杜甫的异乡人提供了安居之地。远山、飞鸟足以抚平他内心的痛苦,同时也为后世留下绝美的诗句,这应该是成都观鸟史上最诗意的观测记录。

事实上,千百年来,四川人与鸟类的关系不仅仅是观察吟诵那么简单。以此上溯到古蜀时期,相传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因此有望帝啼鹃的说法。

从文物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于三星堆的文物中,就出现了与鸟有关的器物,反映出三星堆文化与鸟的关系。

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地区距今约1.5亿年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印痕化石,随后德国学者von Meyer依据此标本描述了“始祖鸟”,也即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相比之下,最早的人类则迟至距今约400万年才开始出现。

人类对鸟的认识经历了几个过程。成都观鸟会理事沈尤向记者回顾了成都观鸟史的发展,“从把鸟儿作为食物,到观察鸟类活动而进行农事活动,再到画鸟、养鸟。”沈尤认为,人和鸟的关系,应该从最先的物质需求,到信息传递,再上升到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观鸟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是愉悦身心,接触自然、增长知识的过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四川观鸟简史

从科研小团队到5000爱好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对鸟类进行科学观测为主。

80年代后,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兴起,中国和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日趋频繁,外国专家进入四川地区,带来科学意义上的观鸟活动,并带来以观鸟为目的的专家型游客。

2000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开辟观鸟讨论区,第一批鸟友开始在上面交换观鸟信息。

2004年,沈尤等人注册成立成都观鸟会。

2005年,成都观鸟会初具规模,在红原、若尔盖等地开展高原水鸟监测。

目前成都观鸟会正式会员超过300人,也是内地少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观鸟社团,并已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观鸟组织之一,观鸟四川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本土传承。更为可喜的是,据沈尤推测,全四川有自主观鸟行为的人在5000人以上。

(除署名外,所有图片说明节选自戴珍女士观鸟记录,翻译朱磊)

原标题:100年前美国人的观鸟札记曝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