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
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
加快建设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
今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攻坚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紧紧围绕市委“157”总体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为统揽,以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开放合作为动力,全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不断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商务力量。
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天堂。实施“商圈提升年”行动,挖掘培育不少于10家转型示范企业;完成《2016年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购物天堂蓝皮书》编制,建立和完善购物天堂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全年提升打造特色商业街区2-3条,新增离境退税商店30家以上;创新举办成都新春欢乐购、成都购物节等品牌节会活动,优化消费供给,扩大消费增量。
做靓国际美食之都品牌。大力推进川菜产业发展,开展餐饮名店、名菜认定和推广,新建川菜海外推广中心2个,培育全国餐饮百强企业5家以上,传承弘扬餐饮“老字号”;提升美食之都形象品牌,举办一系列美食主题活动,并参加联合国美食之都城市交流系列活动,鼓励有实力的川菜企业在海外设立品牌店和连锁店。
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深化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菁蓉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京东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及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总部、美团点评、本来生活等电子商务企业功能性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成都。培育创业型电子商务企业300家,孵化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100家,支持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2个,引进全国知名行业机构搭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家。开展电子商务进园区、进商圈、进社区、进农村“四进”活动,培育本土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企业10家以上。支持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成都造”拓展市场。编撰“成都市名特新优消费品目录”,挖掘培育成都本土品牌产品。举办2017年“成都造”品牌联展、2017年“成都造”商品博览会、“成都情·伴手礼”巡展、“成都造”产销对接大会等成都产品营销活动。坚持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协会参与、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组织开展2017“成都造·中国行”和“成都造·全球行”市场拓展活动,办好成都名优特新食品北京推介活动、“成都造”工业产品欧洲行及“成都造”特色产品南亚行、东南亚行等活动,引导“成都造”产品和品牌进商圈、进社区、进市场、进网络、进餐企,拓展市场空间,增加产品供给、提升产品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推动重大项目快投快运。按照重大产业化项目“四个一批”要求,在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北改”区域、服务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布局一批行业龙头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推动要素资源向重点区域集聚、向重大项目倾斜,全力抓好318个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跟踪促建,力争全年重大项目投资完成945亿元。开展现代服务业暨商务楼宇欧洲、上海推介活动,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来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企业区域总部、研发总部、运营结算中心等。制定成都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认定办法及支持政策,力争年内认定8-10个“特色鲜明、辐射引领”的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争取楼宇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健全成都楼宇相关标准体系,推动成都楼宇标准向国家标准增级。
【市民愿景】
市民张敏:
希望成都的“农家乐”更加特色化和主题化
春暖花开,在某企业担任会计的张敏平时常常利用周末假期到近郊农家乐去放松放松,“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平时又忙,周末带着女儿,一家三代人,一块儿去周边既是旅游,也是一种共享天伦的乐趣。”张敏说,“但可能是去的确实有点多了,就觉得每家都差不多,就是看看花,体验一下下地种植的感觉,再吃点当地的野菜,如果它们能更加特色化、主题化就更好了。”
某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业务推广员付雪松:
希望农村电商能走得更远更快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销售农药和一些农资产品,经常要出差到比较偏远的村镇,和当地农户一对一的谈。”付雪松说,虽然这也是这个行业比较普遍的推销方式,但现在既然都“互联网+”了,所以特别希望也能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开展业务,通过网上预订、当地建立仓库然后就近配送的方式推广、销售产品。
房地产销售员王琼:
24小时不打烊便利店服务很周到
“我觉得成都生活很方便。特别是便利店,有时候早上起来晚了就去便利店买个加热的三明治一点不耽搁事情,家里的大米没了打个电话他们还帮送上门。”大学毕业不到半年的王琼告诉记者,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收入也不算太高,所以购物的时候不多,但因为要充公交卡,买日用品,所以对小区旁边的便利店很熟悉,“要说愿景,当然是希望他们可以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项目啦。”
本报记者 尹婷婷 实习记者 孟浩 摄影 实习记者 张青青
原标题: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增强城市核心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