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CBD的总部经济越来越发达
郑州的生态廊道
郑州乃中原重镇,有“天地之中”之说。古称“商都”,今为“绿城”。郑州历史文化绵延千载,拥有8000年裴李岗文化、6000年大河村文化、5000年黄帝史诗、3600年商都文明。“中国”一词,最早出自郑州嵩山地区的“宅兹中国”文献。
郑州,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城市。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容引人瞩目。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仰望璀璨的历史星河,商王朝3000年前在郑州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都城——“商城”。俯瞰广袤的中原大地,古老而又现代的郑州正在持续努力,加快向以国际商都、综合枢纽为特征,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实现与周边城市群的高效衔接和互动发展,尽快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发展局面。
落子
在六个主攻方向着力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至此,“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郑州战略发展风向标。
国家发改委在《指导意见》中,明文提出5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郑州随即将城市发展定位精确校准为——基本建成“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即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与此同时,郑州亦定下六个“主攻”方向——
聚焦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大交通格局。“先手棋”下在交通上,这是郑州面对国家战略做出的首要考量。郑州提出加快改善“空铁公海”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的发展策略,并主动对接、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发挥好城市核心带动与辐射作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和区域优势,是郑州最为突出的优势。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全国铁路的“心脏”,国际化的郑州机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联通世界的郑欧班列,如火如荼的E贸易……
聚焦基础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总结城镇化发展现状中,当地管理者意识到自身存在产业支撑不够、基础设施欠账多、布局不合理、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城镇化是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需要迈过的第二道门槛。郑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饶卫军介绍说,下一步的要点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
聚焦稳增长、强投资、优结构,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把脉制造业发展现状,郑州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如何提振产业“段位”成为重中之重。据《郑州日报》报道,今年2月21日上午,郑州市2017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94个项目涵盖了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1967亿元。
聚焦平台打造,抢占开放创新新高地。立足于城市枢纽优势区位,郑州提出了依托自贸区、航空港、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各类功能性口岸,让外地企业“走进来”,让本地企业“走出去”。
聚焦绿色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突出抓好“治”和“建”两个方面工作。饶卫军表示,“治”是在措施上深化、细化,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精细化调控,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的清洁能源替代;“建”是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五大生态体系”建设。
聚焦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重塑郑州城市文化形象。“商都”是郑州这座城市永远也无法抹去和忽视的文化标识、是郑州灿烂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打造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二七“百年德化”红色文化区“郑州四大历史文化片区”,是保护展示郑州的核心文化价值、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的有力依托和抓手,其中商都历史文化区是重中之重。
对标
借鉴国家中心城市先行者经验
“一带一路”战略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正是因为“一带一路”对内陆地区提出纵深发展的需求,这给拥有“区位+交通”优势的中部地区带来了发展契机。中央把郑州定位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正是看到了郑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枢纽作用,并对郑州建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抱有深切期望。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三大重要意义。第一个层面希望郑州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方阵崛起。第二层深意在于引导郑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从而为中部省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标杆。第三层意义透露出国家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使得以郑州为龙头的中部地区积极服务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编写的《关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指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要研究全国城镇发展的整体态势,从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出发,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至此,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有8个。
借鉴上海、广州、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先行者”经验,探索新的规划编制模式,推动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向易读、易懂、易使用转变。与中部方阵的武汉、西部的西安“对标”,比对城市功能定位异同,郑州需要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落点铆在中原城市群上。
互动
强化与成渝等城市群的联系
今年是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河南省十次党代会和郑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
2017年1月10日,郑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强调,郑州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发有为”总要求,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
继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原城市群规划后,各方对中原城市群规划充满想象。伴随着2017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下发《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
中原城市群如何走位?《规划》给出了清晰思路,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以郑州为圆心,画一个半径500公里的圆可覆盖我国3.5亿人口;半径700公里的圆可覆盖我国7.2亿人口。而这两个圆,都在两小时高铁交通圈内。可以预见,城市群仍是未来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转型、国家重要功能转型最有效的空间表达方式。而城市群的“串联”则依赖于发达的交通。
《规划》为中原城市群勾勒了五大战略定位。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致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则是对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的创新创业寄予厚望。《规划》提及的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则希望郑州为首的中原城市群发挥“中州”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纽带作用,建造开放经济走廊。
此外,记者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发现,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其中“十纵”有两条经过郑州,其中一条东起烟台西至成渝。依托郑州独特区位优势,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原城市群与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互联互动并不遥远。
【纪行见闻】
3月,记者从成都出发,来到了位于黄河下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
记者走进郑州的街巷,捕捉郑州人心目中的“成都”模样。
在郑东新区CBD、二七纪念塔,我们邂逅了活力郑州、文化郑州。面对镜头,很多接受采访的郑州市民提起当下流行的《成都》,对成都这座城市赞不绝口。
除了音乐,火锅、川菜与美食之都是郑州人提到成都必然浮现的词语。麻辣鲜香,市民白羽面对镜头冒出了四个字,向记者回忆在成都吃火锅等美食的故事。
媒体人王喆曾在成都工作生活过,虽然离开成都回到了老家,但他平日里关心着郑州的城市发展,也关注着远方的成都。他说,郑州与成都同处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期”,相信这两座城市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在镜头里他坦言对成都的人文历史钟爱有加,表示有机会会再到成都去,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庄伟伟 郑涵 由《郑州日报》供图
原标题:六方“落子”加快建设 郑州逐鹿中原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