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优化“三大体系”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2017-03-10 11:38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三大体系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第二天,“如何优化三大体系”这一话题就成为了四川代表团和四川田间地头的热点。

□本报记者 王成栋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陈岩 李欣忆 钟振宇 庞峰伟

优化产业体系

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转动传统农业财富魔方

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原厅长任永昌认为,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目标,让人倍感振奋。

他表示,“过去农业生产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要,虽年年增产,但结构不一定合理。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实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供给什么,从而推进种植、养殖和渔业结构优化。”在他看来,产业体系优化对四川来说,具体路径就是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

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说,传统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种养、木材加工,林子中的财富密码却没有彻底解开,“同样是林子,不砍树而卖风景、卖生态环境——配套疗养措施,就是森林康养。”包建华透露,今年四川将建设森林康养林200万亩。“总书记的话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村支书王记说。五星村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3年起,五星村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推动农田景区化。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如小春种蔬菜、大春玉米、花生、水稻等混搭变为小春种油菜、大春种水稻,搭上崇州稻香旅游环线这趟快车。

优化生产体系

借“器”用“智”,走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细农业之路

“我们从育秧、撒药、施肥、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上千亩水稻,二十来个人、十几台机械全部投入,稻谷5天就能全部收获进仓。”王记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当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模式融资,先后购置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近20台套。每年,红星村的稻谷都能卖到价格的顶峰。

五星村的幸福让资阳市乐至县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文熙深受刺激——去年秋天的连阴雨,导致他家稻谷受潮,进而影响了质量,销售价每公斤比市场价低了0.4元。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看来,这样的对比恰恰说明了总书记提出“优化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总书记提出优化生产体系的要求,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显不足的四川非常重要。“考虑到多山多丘陵的现实,四川有必要走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细农业之路,进一步借‘器’用‘智’,一方面推广农机,另一方面强化高校、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书记的讲话让李文熙有了新计划:今年暂缓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结余资金用于购买粮食烘干机。

优化经营体系

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

“总书记的讲话直面农村农业的现实,特别是优化经营体系,这是四川农业发展的方向。”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副镇长陈燕说,缺人才、缺技术、缺劳动力在四川农村较为普遍。对于农民工大省四川而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不高的一大关键。

3月9日上午,白头镇的一角,“一稼禾”农业超市的招牌下挤满了农户。这个不到30平方米的小超市,能够提供施肥、技术、劳务等9个服务项目。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赵水伏说,与“一稼禾”合作后,每亩的管理费下降100元—150元。

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泸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陈超深受启发。他说,整合农业上下游资源,为农户、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流水化、标准化的服务,是破解传统农业服务散乱和不对称短板的绝佳途径。

截至去年,泸州全市有农机专业合作社76个,服务农户3.2万余户,服务作业面积46.6万亩。单是农机服务交易额,就在500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将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扩大服务规模,扩展服务内容。”陈超说。

3月2日,空中俯瞰邛崃市冉义镇英汉新村,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展现出一幅产村相融的美丽画卷。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关键词】

供给质量

需向绿色生态产品倾斜

□本报记者 朱雪黎

“一号大米今年什么时候可以预购?”3月9日,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我家菜园”家庭农场老板方永兵又接到老顾客的催单电话。“一号大米”是方永兵种植的生态大米,每公斤售价近40元,尽管比普通大米贵很多,但每年他家的水稻都会通过预购卖掉近半。

在方永兵看来,总书记提出的“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把绿色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让生态农业迎来机遇。

四川农产品对绿色、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丁明忠表示,全省“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标农产品)数量持续攀升,到2020年有望达到5600个以上。今年省委1号文件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也是四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四川如何端出更多能打动人们味蕾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不能只盯产品本身,要从整个生产、销售环节系统发力。”丁明忠表示,在品种选育等环节,目前还主要是以产能为导向,应尽快明确建立产能与质量并重的导向。方永兵则认为,目前四川在农业生产配套建设和政策支持上,更倾向于大宗农业,从事生态农业的家庭农场等往往因为规模小等原因无法获得配套支持,“灌溉水渠、道路等都得自己修,增加了生态农产品的成本。”他盼望政府为农业供给质量的提升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重在培训和提高参与度

□本报记者 罗之飏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欣忆

总书记提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让很多从事农业或者即将从事农业的人深受鼓舞。四川如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会东县农牧局科教站站长李旭和四川华朴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贵展开思考。

提高培训和扶持针对性

李旭:总书记的指示直击当前农业发展需求。随着规模经营发展和农业生产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分工分业成为发展趋势,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适合这种分工的从业人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备要素。我认为,要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优选培训对象,围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为重点培育对象。

王贵:与传统意义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解决培育什么技能的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分工日趋清晰,每个工序需要的技术不同,这意味着职业农民培育方向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现状来定,要有针对性。职业农民的培育主力是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扶持政策应注重构建起“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技术快速传递链,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率先在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实现转化和应用,以结果为导向让扶持政策“扶到点子上”,让市场倒逼他们向专业性人才转型。

设置清晰的资格认定标准

李旭:目前我省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比较模糊,一般是从农业大户、能人里面遴选,没有明晰的遴选标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容易把许多有志经营农业的人“拒之门外”,因此设置清晰的认定标准迫切需要。对于已经取得相关资质认定的职业农民,动态化考核很有必要,考核不合格的应按规定程序予以退出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各地也可通过鼓励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搭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市场,实现量和质齐升。

王贵:根据我省农民群体知识水平现状,我建议应降低认定门槛,强化技能要求弱化学历要求。资格认证还要在“含金量”上下功夫,建议对“持证上岗”的新型职业农民配套社会保障、金融信贷服务、科技信息、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原标题:优化“三大体系”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