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成都博物馆邀请到了曾主持发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遗址、长期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仁湘先生,为成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王仁湘对丝绸之路以及重点的文物有非常多的研究,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多次登上百家讲坛。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王仁湘在饮食文化考古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和建树。
在今天的讲座上,王仁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为大家讲述了“成都造”的酒杯,在每个朝代是如何“引领时尚的”。
王仁湘告诉大家,在汉代的时候,成都有东工和西工,是城东和城西规模很大的两个工厂,这两个工厂造金银铜铁器,也造蜀锦。
他告诉大家,四川出的汉代画像石有一幅西王母像,汉代崇尚道教的西王母,他们也向往凡间的生活,也用这样的酒具饮酒,神仙也向往人间的生活。“采自嘉峪关魏晋墓里头的砖画,很多画面是表现饮食生活的,在宴饮场合,反复出现酒樽,汉代也有这种樽,成都也造这种樽,在别的画面上也能见到,它是两种形式,我们也出土这样的樽。”
王仁湘说,不仅如此,陶渊明的作品中也提到樽,在当时生活当中,是一种时尚。再到南北朝,用酒樽饮酒这种方式还予以保留。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是北魏的壁画墓里头,把酒樽放在饭桌上。“我们成都人也很好酒,但是是放在地上的,人家把这个放到饭桌上。”一席话,说得现场的观众会心一笑。
因为丝绸之路,慢慢地,“国际范儿”的夜光杯也来到了中原,到唐代以后酒法变了,酒品变了,酒具也变了。诗人笔下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从丝绸之路过来的,是西域的产品。“这就是欣赏地域的情调。这也可以看到唐代的开放程度,蜀郡西工造就慢慢消失了。别的东西还在用,这个酒樽就变了。”
原标题:王仁湘:“成都造”酒樽也是古代时尚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