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乡村菜里的脱贫故事

2017-03-20 07:12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在成都高新区的岫云村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吃到用山村出产的食材制作的乡村美食。

岫云村的“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产品,正准备从山村送到大都市人的餐桌上。

3月14日,李君在成都一家超市了解绿色食品的销售情况。

李君为“远山结亲”项目长年奔波于大都市与小山村之间。

销售人员拍下农户用传统方式养殖家禽的视频,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有更直观的感受

3月12日,加入品质控制和营销团队的大学毕业生正在为村民播放养殖技术视频。

3月14日,李君在成都的线下体验店向消费者推介岫云村出产的优质农副产品。

3月15日,在成都高新区的岫云村线下体验店,一位消费者品尝用山村出产的食材制作的酸水豆腐、韭菜炒鹅蛋、玉米馍、米豆腐炒腊肉等乡村美食,这一道道美味的乡村菜背后蕴藏了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

酸水豆腐所用的米豆腐来自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53岁留守妇女何定琼之手。她每月为体验店提供约400斤米豆腐,除去成本可以净挣1700元。鲜美的土鸡汤出自村里残疾人郑荣华饲养的土鸡,每年她家通过出售土鸡收入15000元。韭菜炒鹅蛋来自李广荣、侯淑兰夫妇饲养的优质土鹅,每年为他家带来上万元的收入。甜香酥脆的玉米馍馍出自苍溪县东青镇64岁的贫困户王林清老人之手。老人上有80多岁患病的父母,下有两个遭遇车祸致残的儿子,一个个不起眼的馍馍关系着一家人的生计。老人做的玉米馍馍在当地售价1元/个,“岫云村”线下体验店按1.5元/个包销,一个月销售2500个馍馍,除去成本可以帮助王林清一家月收入3000元。

今年32岁的李君是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的党支部书记。8年前,他放弃城里高薪回到秦巴山区深处的贫困山村,带领村民引投资、修村道,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线上、线下整体营销的方式,为城里消费者送去健康、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带领村民们走上脱贫奔康的道路。

李君意识到只有把农户的生产和城里人的需求链接起来,才能让绿色食品进入千家万户。李君成立了岫云村土鸡合作社,注册“岫云村”品牌,与全村298户土鸡养殖户签订订单,把特色产品介绍给成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第一次把岫云村的生态农产品打入了城市的高端市场。他带领村民开展“远山结亲计划”,在城里物色有需求的家庭,与岫云村的农户结成对子,一对一的为城市家庭提供高品质、原生态的农产品。

根据岫云村主要劳动力都是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畜禽一律按年头收购,采用不搞规模养殖、不计重、按只算的方式,每只畜禽产品都安装了“身份证”——编码脚环。通过编码可以查询到这些鸡鸭来自哪家农户,通过拍摄的视频看到农畜品的养殖情况,保证每个城市家庭买到的都是合格的绿色产品。现在村里农户与结对的城市家庭都签订了供销合同,2016年,岫云村每户仅养殖一项就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2016年底,李君整合资源在成都开办了“岫云村”品牌的线下体验店,不仅成了线上结对、线下体验的平台,也成了“远山结亲”项目长期可依托的扶贫平台。

本报记者 尹钢 摄影报道

原标题:乡村菜里的脱贫故事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