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江口沉银要拍电影?已有数十家电影公司有意向(2)

2017-03-21 08:4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3 为何叫“江口沉银”,不叫“沉宝”?

根据出水文物及历史记载,叫“江口沉船”或“沉宝”可能更准确,尊重历史、民俗沿袭“江口沉银”一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纷纭,史学界也长期存在争议。史载,张献忠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那么,为啥叫“江口沉银”、“张献忠沉银”,而不叫“江口沉宝”或“江口沉船”?

“这要从12年前首次发现装着银锭的青冈木说起。”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介绍,2005年4月20日,彭山进行跨江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施工过程中,挖掘机在距地表2.5米处挖出一圆木并从中散落7枚银锭。出土银锭由木筒包裹,这和史料记载中张献忠“木槽夹银”的说法十分吻合,这便是最早“张献忠沉银”、“江口沉银”的由来。

2015年12月25日召开的“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上,来自国内考古、历史、文化界专家共同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虽然在会上部分专家提出,从彭山江口出水的文物,以及张献忠在此大战杨展的历史记录来看,叫“江口沉船”或“江口沉宝”可能更准确一些。但最终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从尊重历史、民俗的角度出发,既然民间一直叫“张献忠沉银”、“江口沉银”,就沿袭这一传统说法。

往事之秘

一段青冈木 揭开“江口沉银”面纱

昨日,彭山城区一居民楼,52岁的彭山区原文化局副局长方明坐在家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江口沉银遗址处,考古人员正在紧张工作……2005年,彭山从岷江河道内发现一段圆木,并从中发现7枚银锭。方明发现,这段圆木是装银锭的青冈木,与史载张献忠“木槽夹银”说法吻合。同年,他和吴天文(现任彭山区文管所所长)联合撰文提出,江口为张献忠沉银处,让流传多年的“张献忠宝藏”正式以“江口沉银”名义出现在世人眼前。

昨日下午,得知“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第一阶段成果通报,已发掘出上万件文物,其中也有一段装有银锭的青冈木,这让如今在家养病的方明兴奋不已。

当年发现与张献忠有关银锭的细节,方明仍历历在目。2005年4月20日上午,江口镇岷江大桥,引水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挖起一铲砂石正准备倾倒,工地负责人谭永贵回忆:“一个大木头落下,‘宝物’滚出,部分群众见状蜂拥而上……”随后,有群众报警,民警立刻赶往现场并封锁工地,此时“宝物”早已不翼而飞,只有一段木头被丢在乱石堆里。当时,方明看见这段木头异常兴奋,“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就是这样藏的。”他在捡木头碎片时,发现这些破木片刚好拼接出半只木筒,两个半筒扣合,恰好形成一个长118厘米、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用来装银锭的。

经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努力,流失的7枚银锭全部被收回,除1枚无铭文外,其余6枚都有铭文。7枚银锭合在一起刚好可以在木头中放下。当时的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银锭为明代官银,它为破解张献忠在此“千船沉银”找到了证据。

随后,“彭山江口镇挖出张献忠沉银”的消息传开,引起轰动。2005年11月18日,方明和吴天文联合撰文《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与张献忠江口沉银考》,提出张献忠沉银就在彭山江口镇,这篇文章被各级文物期刊引用。张献忠江口沉银首次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这便是最早“张献忠沉银”、“江口沉银”的由来。方明介绍,相关部门曾联合武汉地质勘探所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和2009年对江口镇和银锭出土地进行过勘测,发现岷江河道内散布着大量金属物,“不过因受财力、人力和技术等因素所限,彭山当时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挖掘。”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宦小淮

原标题:沉银出水 战船何在 谁人识得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