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三苏祠守门人:从“苏门一丁”到“苏门一子”(2)

2017-03-22 07:2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晚上恶补知识 生怕没把东坡大门看好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走进三苏祠,留下名句“文章缺豪气,千里拜三苏”。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东坡盘陀像前,留下题词“耸瞻文旦”……从国家领导人,到文化名人,再到不远千里拜东坡的普通百姓,来三苏祠的人越多,陈仲文压力越大:“生怕学识不够,跟大家对话有差距,丢了苏东坡的脸!”

白天上班处理日常事务,晚上,陈仲文开始恶补三苏知识。从三苏作品,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都仔细阅读。陈仲文内心有个愿望:让自己和苏东坡、和三苏父子,距离能够近一点,这样才不枉为三苏看门人。

2013年8月,受雅安芦山地震影响,三苏祠闭馆,开启了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

三年重建,从三苏祠整体布局、到个体修缮、甚至一草一木,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新细致体验,让陈仲文对“看大门”有了更深的认识。三年后,在为三苏祠重建编写的《古祠新生》中,他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对三苏祠的“病”,不是动刀而是动心;对三苏祠的美,不是改造而是发现。

定下四个“新”看门人 改名“苏门一子”

也就是在这一次维修过程中,陈仲文悄悄把网名改成了“苏门一子”。一字之差,表明的是他心态的变化。“苏东坡这样的绝世天才,既让人无比崇敬,又让人觉得无比亲近。诗词歌赋、美食教育、医疗水利,样样精通。作为看门人,如果只是把门看好,没有传承和发扬,感觉对不起这样的先贤。”

陈仲文定下这样的目标:以此次维修保护工程为基础,在文物收藏上有新内容,在三苏文化教育研究上有新突破,在展览陈列上要有新亮点,在人文旅游上要有新发展。

“我们拟定了三苏祠博物馆近五年发展思路,即‘三心两地’的建设目标。”陈仲文说,“三心”即建全国三苏文物(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全国三苏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三苏文物(资料)展览陈列中心。“两地”就是把三苏祠建成世界闻名的人文旅游胜地、世界苏氏宗亲拜谒圣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梁波田雪皎李庆摄影报道

首任馆长周华君:

一生没有离开苏东坡

3月21日下午,周华君再次从北京回到眉山,近3个月来,往返北京和眉山两地是他的常态。苏东坡风情小镇项目落户眉山后,他作为文化顾问,正忙着该项目的概念设计。作为中国画画家、旅法艺术家,周华君热衷于此项目并非偶然。1984年作为三苏祠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上任后,他便与苏东坡结下不解之缘,“我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过苏东坡。”周华君说。

“三苏文管所更名为三苏博物馆,是历史性跨越。”周华君说,改名为博物馆,三苏文化得以向市民开放,是三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一大进步。

其实,在更名博物馆之前,硬性条件之一是要有专家型的管理者。为了实现“馆”与“所”的顺利变更,周华君丢下画画的爱好,每天都在研读关于三苏的各种书籍,“拼命学习,要成为专家。”

“一头扎进对苏东坡的研究,再也出不来了。”周华君说,15年的馆长经历,原本是画家的他,成为了三苏文化专家,现在还是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离任馆长之职后,周华君旅居法国期间,仍然大力宣扬苏东坡文化。“承担中法文化交流任务时,我在法国数十场中国诗词演讲,几乎都以苏东坡为中心。”周华君说,苏东坡作为全国唯一一人入选法国“千年英雄”,让他既开心,又骄傲。

“现在每天都在读关于苏东坡的各种著作。”周华君说,承担苏东坡风情小镇项目文化顾问后,今年春节期间,他一口气买了60本书,均是关于苏东坡的,“每天案头上都放着五六本,为了把项目做好。”

原标题:三苏祠守门人:从“苏门一丁”到“苏门一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