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 3月初,一本小学生性教育课本引发社会关注,也让儿童性教育这个敏感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话题始于杭州一位小学生家长在微博上的吐槽,称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并晒出含有“男女生殖器官相关介绍”。此后,在一片争议声中,涉事小学收回了读本,但同时也表示,性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很有必要,将来会在合适时机继续推进相关课程。
近年来,儿童性教育进校园的呼声不断,相关讨论也持续展开。那么,到底有无必要开展儿童性教育?该如何开展?何时开展?就相关话题,日前,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有无必要开展?
——儿童性教育缺失存隐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如今,社会舆论中各种新潮观念不断更新,但如果涉及到“性”的话题,似乎仍然无法完全“脱敏”。在中国大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性教育仍往往被忽略,甚至有意回避。
近年来,包括未成年人遭性侵、人工流产低龄化等问题被舆论持续聚焦,何时将性教育正大光明地搬进校园课堂,成为一些学者奔走呼吁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会学家李银河就是其中之一。
在李银河看来,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危害的发生,其中一大危害便是未成年人人工流产人数众多,这对她们的身体发育将造成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
此外,未成人遭性侵案件不断增多也与性教育缺失有关。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一份报告,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害儿童(14岁以下)案例433起,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27.35%。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7岁以下的有125人,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
对此,一些家长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现在社会上性侵的新闻也很多,应该让孩子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如果性教育作为科学知识来讲,孩子就会作为科学知识来接受。现在小学高年级同学开始有一点发育,讲清楚人体发育过程孩子心理就会踏实,不会嘲笑同学或者被同学嘲笑。
有专家指出,无论从降低青少年性问题的危害,还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性道德,对儿童、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性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开展?
——重视家庭教育,学校增加学时
当前,随着儿童性教育重要性逐渐被社会认识,怎么开展成舆论焦点。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小学1~2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具体包括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以及知道“我从哪里来”。
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儿童性教育,虽然纲要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执行现状堪忧,有舆论直指“在落实层面上,性教育一直缺乏实质进展”。
儿童性教育该如何开展?对此,李银河表示,开展儿童性教育需要三要素,即书本、教师、学时。当前,《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是个合适的教学教材,该书得到了国内权威专家的普遍认可,并且进入基层学校已数年。不过,书本有了,还需要有专业的教学老师以及相应的学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把关注点放在学校,他指出,开展儿童性教育需要建立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具体何时开展、每个阶段教授什么内容,这都需要科学论证,而论证的依据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学校实际情况来定。
另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长要摒弃“羞于谈性、耻于谈性”的禁锢,不仅应向孩子传授人体结构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涉及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原标题:小学性教育课本争议的背后:儿童性教育如何“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