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扇门
60余名记者编辑收获难得体验
走过一个个点位,听了一段段故事,形成一篇篇稿子。对企业点位来说,媒体和宣传是分不开的,那对于身处媒体的记者编辑来说呢?走一次基层,更多的是触及真相,是收获真情,是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助互进。
“中欧班列(成都)奔跑飞驰的画面还印在脑海,几公里外,郁金香绽放的声音竟能瞬间响在耳畔……这是跃动的成都,奔跑不停歇,发展无终止。这是安静的成都,魅力不休止,幸福无极限。”这段文字来自成都日报锦观出品的稿件《一半跃动一半静美 动静结合是成都》。所谓“有感而发”,而“感”的根本来源则是“所见”,见基层的故事,见真实的成都。除了文图手记,小锦们还开启了直播,让网友们体验悬空的熊猫快铁,目睹18号线龙泉山隧道施工现场的场景,了解新津造地铁列车的最新动态。主播戴艾岑说:“基层很需要记者,记者更需要基础。基层和大家的生活最接近,其中的问题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想用大家感兴趣的方式去表达感兴趣的话题,媒体和市民之间才没有隔阂。”活动期间,成都日报锦观共设置专题1个,刊发高质量稿件6篇,传播小锦手记7条,阅读量近10万。视频直播4次,观看人数达到15万。
“虽然平时我们也在跑一些新闻,但这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媒体朋友一起跑新闻。走了很远,看了很多,我对成都的发展也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大家一起采访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很多报道的新思路新方法就是在大家聊天中诞生的。”来自网易新闻的陈莹将此次活动描述成“一扇门”,打开这扇门,既能看到成都最真实的一面,又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朋友,提升业务能力。
在众多记者编辑中,有一位很特殊,他来自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他叫杨林林。从北京专程赶到成都,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成都的细微之处。5天时间的集中采访,林林最后写了一篇深度稿件《成都街头走一走,看城市治理中的互联网思维》。“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感受便捷的交通大枢纽,畅行无阻;你说生活更加幸福,我说创业很有奔头;健康保障信息交融,不禁感叹我爱成都……”林林为歌曲《成都》重新填了词,他说这一趟成都之行,让他刮目相看,“成都产业布局相当宏大,智慧城市、大数据医疗、政务新媒体、创新创业等高端领域表现突出,利用互联网思维,既提升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又让成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此外,成都的网络新媒体也让林林感触颇多,“真的是活力十足,大家都非常善用新媒体手段,其中,锦观、看度等很有品牌概念。”(本报记者 吴喆 摄影 刘阳)
结 语
5天集中采访已于昨日落下帷幕,今日起,各个网络媒体还将分赴不同点位自主开展基层采访。成都市网信办也表示,以后还会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请网络媒体的小编记者们深入基层感受成都的发展变化。
翻开那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的寄语,有一句话值得铭记,“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
亲眼看看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亲耳听听成都惠民政策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大变化,亲身感受成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不得不说,活动只是一个片段,对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来说,这是对过去的一次思考,也是对未来的一场规划,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种将要坚守的标准。
用脚采访,用笔记录,用心还原,在互联网的时代,有时候也需要从线上走到线下。
原标题:从“线上”到“线下” 触摸成都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