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是预料之中的消息,但它仍然毫不意外地成为各大网站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
3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批7个自贸区在4月1日统一挂牌。加上已经挂牌的第一批上海1个和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中国形成了一个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区战略新格局——这是一个“1+3+7”的“雁阵模式”。
同产业转移方面存在梯次转移的“雁阵模式”一样,中国自贸区改革也有着这样一个梯次推进的“雁阵模式”,从最初上海自贸区的单飞,到4个自贸区的齐头并进,再到今天11个自贸区的雁阵飞行,它一以贯之地遵循着中国改革开放试点先行、层层递进的经验和逻辑。
自贸区“雁阵”启航,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雁阵”中的每一只雁,都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金融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与此同时,“雁阵”中的每一只“雁”,又都有着各自侧重的战略使命。
比如,四川自贸区,涉及成都、泸州两市共119.99平方公里,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泸州的川南临港片区。按照总体规划,它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使命不可谓不重大,价值不可谓不凸显。放到中国全新的改革开放格局下,四川自贸区这只“雁”的战略价值,显得顺理成章。
“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意味着自贸区所在的城市是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而且自贸区要引领门户城市的开发和开放。
成都的西部门户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无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还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在某种程度上,四川自贸区能不能起到引领作用,能起到多大的引领作用,决定着门户城市的门户地位,和它们在新一轮的开发开放中的战略价值。
“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意味着四川自贸区要在新的内陆开放战略中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
与以前那种沿海发达地区引领向东向南的开放格局不同,内陆开放战略向西部和腹地纵深挺进,在更广阔的内陆全面开花,而且开放的范围更广,开放的力度更大。关键是,它不是简单的开放,还有内生的改革,要以开放倒逼改革,在改革中走向更多的开放,从而获取新的开放红利。四川自贸区能不能起到先导的作用,无疑决定着这种内陆开放战略的成败得失。
“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意味着四川自贸区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起到通道枢纽的作用。
没有通道,就没有开放。特别是像成都这样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要在新一轮开放中从“盆地”变为“高地”,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因此,成都以“蓉欧+”战略为抓手,打造成都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拓展国际国内陆上物流网、空中物流网和空中人流网,即“两港三网”齐头并进。无论是成都天府新区片,还是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都是通道枢纽的重要阵地所在。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意味着四川自贸区的经济发展,要体现国际化和开放型的特点,更要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追求。
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的开放,不仅要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走出去。新高地的含义,在于它是吸引更多国际化资源的通道,是当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比如,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经济新高地的特征显著。
“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意味着四川自贸区要在内部开放和区域均衡发展中,起到纽带和示范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开放,不仅是对外的开放,也是对内的开放。没有内部的开放,就难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只有内部开放,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形成更好的规模效应,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产生最大化的开放红利。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之间也能够形成更好的均衡发展和协同发展的态势。比如,成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当然要起到这样的开放示范作用,自贸区建设当然也要以此为重任。
原标题:蓉平:自贸区“雁阵”启航 四川这只“雁”战略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