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增的讲座引来众多敦煌迷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永增
敦煌石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等方方面面。在敦煌石窟艺术中,敦煌石窟造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多维度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宗教艺术的积淀。敦煌石窟造像为何会成为我国中世纪佛教造型艺术的典范?如何去解读它们背后深藏的文化渊源?正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丝绸之路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即将谢幕,进入9天倒计时,而成都博物馆的敦煌文化系列讲座也将接近尾声。昨日下午,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永增压轴做客成都博物馆,带领大家走近敦煌石窟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解读属于它们的辉煌时代。
中国有规模的造像
最早出现在四川三星堆
昨日,刘永增的讲座吸引了众多敦煌迷,大家都想对敦煌石窟艺术一探究竟。“我想给大家说的是,敦煌石窟雕塑中的雕与塑是两个不同概念。雕指的是把我们印象当中的物体,雕刻到我们创作的造像中,而塑则是指从零开始塑造成造像。敦煌石窟雕塑主要以塑造为主,尤其是以彩塑为主。”讲座开场后,刘永增还为观众讲解了敦煌彩塑的制作过程,介绍木骨架泥塑和石胎泥塑,为大家展开历史长卷,寻觅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佛教艺术对敦煌石窟雕塑的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刘永增还全面解读了敦煌石窟造像为何会成为我国中世纪佛教造型艺术的典范,带领观众感受彩塑背后的文化渊源。三星堆出土的各类青铜人像令人印象深刻,可是让人惊叹的是,它们还是中国雕塑的开山鼻祖。讲座上,刘永增特别强调说,中国比较有规模的造像,最早是在四川,“在哪里呢?在我们三星堆。4000年前,三星堆的造像就已颇具规模。三星堆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对我们研究铸造史、服饰史、造型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刘永增赞叹道,四川有很传统的雕塑技能,比如四川安岳佛教石刻就十分出彩。
成博两个周一不闭馆
只为让你多看敦煌一眼
“丝绸之路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观众热力追捧。许多观众从外地专程赶来参观,其中还不乏参观过两次的铁杆粉丝。截至3月31日,该展览共吸引观众超90万人次,人们在这里领略敦煌石窟艺术,欣赏丝路上的镇馆之宝。如今距离大展撤展仅剩9天,为了让更多人一睹丝路文物风采,成都博物馆此次将打破常规,在4月3日、4月10日这两个周一正常开放。如果你不想和精美的丝路文物擦肩而过,那就赶快去看看吧!
此次展览既有来自敦煌的复原石窟、壁画、彩塑等艺术珍品,还有来自丝绸之路沿线70多家文博单位的200多件文物精品,向成都市民娓娓道来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如此众多的国之重器,让观众目不暇接。除了参观展览外,高水准的敦煌文化讲座、颇具互动体验感的社教活动,也让观众们惊喜连连。明日,成都博物馆将继续推出“探秘敦煌”系列活动,带领大家探索敦煌特色景观——月牙泉,了解敦煌地域特色与神秘月牙泉的独特风貌,观众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月牙泉微缩景观,说不定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本月4日,成都博物馆将联合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出“梦回唐朝——敦煌唐朝服饰亲子互动体验活动”,让观众全家总动员,共同穿越回唐朝。观众可以先跟着敦煌讲解员参观展览,浏览特定展品的详细信息,初步了解唐朝的服饰文化。之后,一家人就可以来到活动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唐代服饰的穿着程序,以及一些基本礼仪,体验唐朝人的一天。在这个清明小长假,如果你没有出游打算,不妨来成都博物馆开启一场“敦煌文化之旅”,在愉快的玩耍中对敦煌多一分了解。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谢明刚
特别提醒
成都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请观众合理安排观展时间。
原标题:三星堆青铜人像 堪称中国雕塑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