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为何有的要手捏袈裟?为何有的衣纹清晰有的却薄如蝉翼?4月1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永增亮相成都博物馆,带来了《敦煌石窟的雕塑》讲座。刘永增从学术角度勾勒了佛教造像从印度地区一路东渐传入中国的全景图。他透露,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造像艺术也深受印度地区的影响。以四川为例,在成都万佛寺出土、如今馆藏于四川博物院的北齐造像,就能看到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造像的影子。
刘永增说,佛教在印度地区产生之后,在犍陀罗、马图拉等地产生了不同艺术造型特征的佛像。犍陀罗造像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肩袈裟,而敦煌北魏晚期造像中,就有这种衣饰的造像。为避免身着通肩袈裟时行走不便,犍陀罗造像大多左手捏住袈裟一角。
随着佛教造像艺术的一路东渐,中国的艺术家们从印度,也从中亚地区汲取艺术给养,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创造着造像艺术。而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就连成都万佛寺的北齐造像,也能看到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造像的特点。有意思的是,敦煌同一风格的北齐造像,出现的时间却比中原晚几十年。刘永增说,这说明佛教艺术通过敦煌传过来,经过演变以后,再作为北齐的雕刻艺术影响敦煌。正是这种文化艺术的不断传递和碰撞,才最终形成了敦煌艺术兼收并蓄的壮美。
原标题:成都万佛寺石刻造像有印度笈多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