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阡陌旁的绿树上,鸟儿在婉转鸣唱,以层叠青山为背景的田间,蛙声阵阵,对于就读在芝苞乡中心小学初二年级14岁的杜镱安来说,这曾经就是自己校园窗外的全部世界,自己曾想象过的最大城市是距离乡村55公里的通江县城。
但这个世界却突然对这个14岁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新的窗。3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初二年级迎来了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芝苞乡中心小学“互通互助”首批五位交流学生,杜镱安就是其中的五分之一。
“城市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如何真诚待人,换位思考问题等都是城里娃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而来自革命老区的孩子们也应开拓视野,树立更远大的奋斗目标。”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刘明俊副书记认为,这是一场发生在现实中的“变形记”,教育的理念如同春雨悄无声息的润泽了孩子们的内心。刘明俊认为:“两所学校的孩子们均变化明显。”
课内:
制定单独教材
1+1互助小组助“新生”快速融入
据了解,2016年7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与巴中市通江县芝苞乡中心小学签订“互通互助”协议。两所学校将开展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学生交流、帮扶、夏令营等系列交流活动。今年一开学,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就把芝苞乡中心校的孩子们接来成都。
为了迎接来自芝苞乡中心小学的同学,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罗睿是初二9班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堂特别的班会课,将“互通互助”活动介绍给班上同学。考虑到“新生”融入全新的环境,需要有同龄人的帮助,班上为每位芝苞乡娃娃都建立了1+1互助小组。各学科老师则提前按照芝苞乡中心小学的教学进度,单独定制了新的教辅材料。
对杜镱安来说,这是一个不同于鸟唱蛙鸣的全新的世界,连课堂也是崭新的,他说:“我第一次上全英语的英语课,上课有点听不懂,心理好慌张。数学课的作业难度也不一样,除了新知识以外,需要更灵活的解题思路。”杜镱安笑着说:“这样学习好洋盘,先了解这样将来才能追上。”
马成恭是初二9班的班长,他这次和来自芝苞乡中心小学雷继成立了互助小组。在马成恭的眼中,这几位来自巴中的同学都非常优秀。“我们学习的进度大概差两三节课。但雷继不害羞不怯场,每次语文老师课堂上提问时都落落大方,快速的适应能力让人很佩服。”
课外:
不仅看到蓉城甚至遥望敦煌
给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虽然只在学校一周时间,新生们还碰上了一次数学测验。“这几个娃娃非常聪明并且勤奋。”罗睿说,几个孩子数学成绩排名全班前十。初二8班的班主任李强老师称赞巴中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都非常好,从上课时的状态,课堂做笔记认真程度以及遇到问题及时询问的好学态度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对于杜镱安来说,在这里不仅看到蓉城甚至遥望敦煌。周三的校园辩论赛结束后,周四新生们来到成都博物馆参观“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周五又参加了班级篮球赛。杜镱安有些少年老成地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首先要体会到不同的生活状态,才会发自内心的向往。”他说:“每天的体育课大家都可以一起打篮球,女同学们甚至还能参加花艺之类的兴趣课程,这里非常有趣。时间安排也非常紧凑,特别充实。”
4月1日,一周的交流结束了,在送别会上,孩子们还准备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即将离开的五名同学。
在成都的一周体会,让杜镱安给自己定下了“更大”的目标,“以前就只想高中考我们当地最好的学校,现在我想到更好的学校读书。”
刘明俊告诉记者:“未来交流还将继续,两所学校之间的互访交流活动将常态化进行,让学生们共同成长。”成都商报记者王勤 梁梁
原标题:温情“变形记”:在孩子心中埋下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