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
中国自贸区迈入“3.0时代”,4月1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脱颖亮相,向世界亮出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作为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是四川自贸区建设的主体和核心。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对全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作用,这是国家赋予成都的历史使命。
那么建设自贸区,成都如何布局?据了解,按照市委对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市自贸办下设投资体制组、货物贸易组、服务贸易组、金融创新组、简政放权组、监管治理组、法制保障组和宣传组共8个功能推进组。昨日,记者专访了投资体制组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投资领域的改革创新试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根据《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投资体制组的工作覆盖了统筹双向投资合作、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和激活创新创业要素三大板块。自贸区投资体制改革将在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两大方面着力,以国企改革、产业辐射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在有效复制前两批自贸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在双向投资能力建设上创出一条符合成都及广大中西部城市实际情况的新路,以改革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成都布局
以双向投资和服务贸易为重点
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构筑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
“推进自贸区投资体制改革,我市将按照‘放、管、服’的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目标和主线,以促进投融资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为重点,统筹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构筑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建设和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将切实做好复制推广改革事项,积极探索具有成都内陆自贸试验区特色改革事项。
具体而言,我市将推动和协助省级部门制定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鼓励政策,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重点支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医疗健康、金融、会展、跨境电商、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同时,以双向投资和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中德、中法等合作园区建设,推进实施“蓉欧+”战略,重点推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和人才、企业对接联动、项目载体共建、商务环境优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落实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围绕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构筑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将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成为“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
“我市自贸试验区建设落地区域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和改革试验任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要求,高新区要在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国际创新创业园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成都天府新区要重点发展保税会展、保税研发等产业;双流区要重点发展航空维修、飞机租赁等临空产业;青白江区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铁路口岸服务业,加快建设“蓉欧+”陆港产业园。“因此,我们还将围绕着落地区域的发展重点和改革试验任务,做好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配合支持、协调服务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国家试验”,就是要闯出新路子,形成新经验。据介绍,在自贸试验区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将积极在能体现成都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发展的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同时,从需求问题导向出发深入开展投资体制研究,通过深入自贸试验区落地区域,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操作部门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发展改革中的需求和问题,挖掘改革的直接需求,找准投资体制“放、管、服”三大阶段的改革突破口。持续优化改革试验任务设计,推进自贸区试验改革。
关键词 成都行动
对接自贸试验区落地区域
形成三大类年度重点改革举措
那么,目前我市在自贸试验区投资体制改革方面,正在开展的改革试验工作有哪些呢?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自贸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总体方案中的改革试验任务,投资体制组各成员单位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对接自贸试验区在成都的四个落地区域。截至目前,初步整理形成了自主创新、服务保障、复制推广三大类十余个方面的年度重点改革举措。
在自主创新方面,我市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办好2017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扩大成都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影响。同时,在成都建立面向国际的标准研究机构,增强标准化研发实力,扩大成都标准的影响面。完善升级“成都信用网”,梳理形成信用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发挥成都教育资源优势,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储备境外投资人才和资源。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医疗服务业,支持国内企业与有实力的国外医疗机构在成都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医院。此外,我市还将优化工业用地资源配置,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行短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等差异化供地政策。
在服务保障方面,我市将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梳理对外投资流程及权限,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搭建海外“预孵化”平台,试点建设海外创新创业基地。同时,推动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专业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利用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利用水平。
在复制推广方面,我市将落实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也即是,外商在自贸试验区投资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对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同时,推动我市促进双向投资的改革举措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先行先试,努力争取省市投资相关管理权限下放自贸试验区,实现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各区“同区同权”。
权威解读——
使投资环境 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公平化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是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大历史机遇。”昨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在加强投资领域的改革创新试验意义重大,通过投资体制改革对我市加强双向投资能力建设,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激活创新创业要素有很大推动作用。
“对接投资管理的国际规则,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公平化的投资环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将便利外资企业投资和运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外资企业信心。从而推动我市双向投资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我市利用外资长期、稳定、健康增长。同时,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提高我市投资监管服务体系整体水平。
在自贸试验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还能提升我市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增强我市对外投资的竞争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利用外资方面,通过升级完善资金、技术和人才引入制度,落实国家安全审核要求,促使外资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水平。还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人才的作用以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人才紧密结合。在对外投资方面,将进一步明确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降低对外投资门槛,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流程,提高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同时,优化企业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完善境外投资人员、资金保障体系,拓展境外投资融资渠道,强化本土标准在境外的影响力,增强企业在境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竞争力。
“通过在自贸试验区实行投资体制改革,还将提升我市产业辐射能力,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分析道,通过探索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新路径,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布局,提升优势产业对国内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通过在投资领域改革创新试验,通过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交易和保护体系,优化创新周边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维护企业创新利益,增强创新动力;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加强高端技术、重点技术领域的联合研究和技术引进,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试点,构建覆盖人才、技术、资金的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我市创新创业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本报记者 徐璨 摄影 胡大田
原标题:加强双向投资能力建设 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