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姐姐”郑蕾和施倩
浙江在线4月11日讯 “西子姐姐,上周,我们初中的同学聚会了。离别三年多依旧不舍,就像我跟你们的通信,不舍得停下……”
这是一位大学生和“西子姐姐”的书信。写信者曾经身份特殊,而“西子姐姐”是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的两位女检察官,也是杭州检察系统的一个特色品牌。
在社交媒体和电话交流盛行的当下,检察官觉得用书信与这些孩子沟通交流,更走心。
曾在酒吧偷手机的少女
来信一次比一次写得长
趁午休,检察官郑蕾又开始写信。拿起笔,在A4纸上,一写就是满满当当的3页。她在跟一个17岁的姑娘“聊天”。
这名姑娘是一起盗窃案中的嫌疑人,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将材料移送到西湖检察院未检科。
从案卷上看,姑娘在和微信群中认识的一帮朋友去酒吧玩时,将同行某人的手机偷走,之后变卖,涉嫌盗窃罪。姑娘供述称,因为房租快到期,没有钱交房租,才去偷手机。
检察官经过调查发现,姑娘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起初姑娘跟父亲,后来父亲没能力抚养,又跟母亲,后来母亲再婚,只能跟外婆一起生活。这一圈下来,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人疼爱,在学校里性格也变得敏感孤僻。初中毕业后,她就不再读书。2015年她来杭打工。年纪轻轻,又没什么技能,生活常常陷入窘迫。
考虑到她未成年,又是初犯,还认罪悔罪,且有监管和帮教条件,西湖区检察院对其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孩子就这样进入了帮教程序。
在帮教中,有一项内容,孩子在外头至少每个月要交一份思想汇报。
“西子姐姐”当时就跟姑娘说了,“不是汇报,而是写写信告诉我们,你在做什么想什么有没有遇到困难?要记得我们会帮你。”
没想到,姑娘的来信一次比一次写得长,有一次长达6页,说近况,说心情,甚至透露当年曾经觉得没人疼爱,还喝过农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傻!”
“西子姐姐”的回信感觉像暖心的邻家大姐:“你才17岁,很多成人的生活你没经历过也无法体会,其实大人也有大人的无奈。你的父母外婆其实都是爱你的,有时候,也许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是你最想要的。”“其实,你是个好姑娘,你有时候做的一些坏事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想想没人关心,我就这样吧。”“读书会让人快乐,会让人暂时忘记眼前的一些烦恼。”
曾扮演黑客攻击网站的少年
读大学了,还拿了奖学金
这封信的主人公钱江晚报曾经报道过:一名性格内向的高中生痴迷计算机,发现某报名网站有漏洞,为了炫技,他设计了一个程序,把考生信息破译并下载,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案件到西湖检察院之后,西湖检察院未检科“西子姐姐”办案组审查发现,孩子犯罪是出于炫耀的目的,主观恶性不大,也没有出售非法获取的数据,决定启用未成年人特别程序,对孩子进行附条件不起诉,并为他制订了个性化的帮教措施,建立了帮教档案。去年,孩子顺利考上大学。
原本设定的帮教期大约半年左右,但孩子却说“想一直通信下去”。
“西子姐姐,我看了山东准大学生被骗9900元郁结于心离世的新闻。这个女生的个人信息估计也是被人窃取……现在我看到这些信息一旦被坏人利用,竟然会造成这样的惨剧,我很震惊也很难受!”“西子姐姐,你猜我暑假干什么去了,去做外卖小哥了呀,呵呵!主要不是为钱,而是想多经历一些,顺便也可以减减肥呀……”
这样的通信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最近西子姐姐得到消息——孩子在大学里表现出色,拿了奖学金,下学期能顺利“跳”到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个性化定制帮教
让孩子重归正途
西湖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成立于2015年7月,有两位年轻的女检察官郑蕾和施倩。
“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我们尝试个性化定制帮教,每个少年的犯罪成因、社会背景都不一样。”未检科负责人郑蕾说,“检察院努力、关工委合作、爱心企业支持……大家一起努力,他们才能重归正途。”
书信往来,正是个性化定制帮教的一部分。随着未检工作的持续,与“西子姐姐”通信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平均每个月,西子姐姐都要写上近10封回信。
不久前,她们还原创了一个法律广播节目“西子FM”,在西湖区检察院官方微信播报,包含广播剧、话题讨论、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结合办理的真实案例,通过讲述和演绎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法律故事、故事主人公畅谈心路历程、邀请同学们参与法律热门话题讨论、采访身边的法律人物等。“西子FM”一不小心成了杭州首个检察官广播。(浙江在线记者 肖菁 通讯员 西检)
原标题:失足少年与女检察官通信一年半 不但考上了大学还拿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