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科技创新服务送到企业的家门口,打通企业创新需求“最后一公里”?昨日,在全国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培训会上,成都构建的“园区管理方+园区科协+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模式备受全国各城市科协关注。记者了解到,眼下,成都园区科协已在锦江、郫都区、新津、青白江、崇州、大邑等地的15个工业园区布点,服务4000余家企业,今年将实现22个工业园区的全覆盖。
“2015年以来,成都工业园区发展速度迅猛增长,对入驻企业进行有效培育指导与深度服务成为园区当前的探索。”昨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探索的“园区管理方+园区科协+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模式,核心为有效整合园区管理方、园区科协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把科技创新服务送到企业的家门口。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园区科协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单位,在当地园区管委会支持下,园区科协承担政府公益性服务和企业个性化定制化市场服务,把双创服务工作向园区延伸,打通企业创新需求“最后一公里”。
“园区管理方+园区科协+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模式为企业提供高企认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知识产权贯标、研发费用体系建设、双创项目规划、技术创新体打造等个性定制化双创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在郫都区、新津县、青白江、锦江、崇州、大邑等15个工业园区完成了试点,下一步将在成都乃至四川的工业园区全面有效铺开。眼下,成都园区科协已建成15个,服务工作已覆盖园区企业4000余家,开展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服务活动400余场次,服务科技人员已达上万人次。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
原标题:今年园区科协将覆盖22个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