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升空,国之“神器”——来自C919和“天舟一号”的对话

2017-04-22 08:49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1120854007_14928219501411n

4月20日,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展示高强度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应用在天舟一号上的高强度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是由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历时一年时间研制成功的产品。据介绍,这种玻璃盖片在能保证抗辐照能力和高透光率的前提下,不仅要做到超大超薄,还要增加柔韧性和抗弯强度,避免运行时玻璃盖片碎裂。此次为天舟一号提供的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从调整配方到制作工艺都做了很大改进,经过无数次试验,在玻璃尺寸、抗辐射强度、柔韧性等方面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产品强度能达到600兆帕以上,一方面使太阳能电池在受到太空有害离子撞击时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保证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确保飞船正常运行。作为河北省一家民营企业,从2000年10月,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开始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产品先后用于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双星探测、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天宫一号、二号等多颗卫星与航天器上。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新媒体专电 18日,国产首架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通过首飞放飞评审,即将择机首飞;20日,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国产首架大型客机与中国第一艘太空货运飞船,堪称中国自主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航天的两大“神器”。短短三日,两度闪耀地球之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更是文化自信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C919:填补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空白

天舟一号:开启中国的空间站时代

作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最大载客人数174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与波音737、空客320相当,2008年正式立项,2015年首架机完成总装下线。

C919大型客机项目历经9年创新实践,建成总装移动生产、中央翼、中机身、水平尾翼、全机对接等5条国际先进生产线,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带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群体性突破。

C919的研制团队采取集群式的技术突破路径,形成了一整套既充分借鉴时代和国际最新成果又有自身特色的标准(特别是适航标准)、流程、工具、方法。这些具有重大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的技术成果,填补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诸多空白。

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也是中国目前为止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能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整船最大装载状态下重量达13.5吨,物资运输能力约6.5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天舟一号不但继承了我国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实验室的成熟技术,同时还将首次在轨实施飞行器间推进剂补加、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实施飞行控制等航天关键技术以及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空间应用与技术载荷等多项研究试验。

天舟一号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突破和掌握宇航货运系统关键技术。天舟货运飞船具备较长时间的独立自主飞行能力,不但是中国未来空间站的补给飞船,还可以作为空间科学试验的平台,开启中国空间站时代。

C919:锻造经济转型升级的“黄金龙骨”

天舟一号:拥抱“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张建军等专家眼里,C919大型客机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

C919整机产权属中方所有,研制的核心团队属于中国商飞公司,从设计、总装、试飞到销售等关键环节都掌握在中方手里,形成“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思路。

张建军认为,波音和空客也并非由一家一国独立制造完成。尽管C919不是100%纯国产,目前使用国外发动机,但预计3年后可换装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中方不仅独立完成C919机身与气动布局的设计与制造,在液压系统、起落架、辅助动力、电源系统等方面也深度参与,正在逐步吃透核心技术。

C919大型客机具有无可替代的开创性、奠基性和战略性,为我国持续发展不同种类、不同层级、不同用途的干线飞机打下基础,从而最终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字号喷气客机家族”,使大飞机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专家认为,C919的研发,不但显著改善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面貌,同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在锻造着一根蕴藏巨大潜力的“黄金龙骨”。伴随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推进和我国喷气客机进入批产,我国民用航空产业链必将逐步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商用大飞机产业将拉动航空发动机、高精数控、航电设备、冶金、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万亿美元的产业链。

“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作为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载人空间站工程的关键一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稳中求进的重要一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院长张洪太说。

“大型空间站建成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会更加开放,有望产出一大批重大科学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无法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这正是中国建设空间站的目标和动力。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端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空间科学研究的应用前景亦十分广阔。利用空间站开展空间生物学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良物种、探索疾病机理、研发生物药物、改进人类健康服务;开展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研究,可以促进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改善地球环境。

中国航天员可以长期工作、生活在空间站,依托完善的试验平台、利用独特的宇宙环境资源,开展空间科学、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拥抱“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C919:创造就业岗位和拉动经济不可估量

天舟一号:搭载太空试验与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我国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近6000架,价值近9000亿元,以此创造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拉动作用不可估量。

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机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2016年中国东方航空成为C919大型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C919客机首飞后1年内,中国商飞公司和东方航空将启动5架飞机供求谈判。

随着C919的生产和交付,生产、配套和组装涉及成都、西安、沈阳、上海、南昌等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数百家企业,均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航空产业集群,这些航空产业集群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和生产,形成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推动建立16家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合资企业。

4月20日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搭载的一系列科学实验引人注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骨组织的变化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最为关心的课题。天舟一号将首次在太空对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3-羟基丁酸(3HB)开展试验。

“我们发现这种药物对骨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异常活化,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作用明显。”陈国强说,我们希望在真实的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开展试验。待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就可进入临床试验。

3-羟基丁酸(3HB)能够改善组织损伤、蛋白代谢以及代谢紊乱。同时因为3HB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并且能快速地扩散到外周组织,使用外源的3HB来治疗一些疾病及损伤,如出血性休克、心肌损伤、大面积烧伤和脑供氧不足、缺氧症以及缺血症等效果显著。

干细胞生物学是如今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上游学科。干细胞的重要功能是维持和控制细胞的再生能力,并具有自我更新复制能力和多分化潜能。

在天舟一号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段恩奎带领的团队搭载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拟胚体,通过普通光和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干细胞在太空中增殖和分化过程。

这项实验将为更好地实现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更好地利用多能干细胞分化潜能提供一种新思路,为多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探索一种新途径,最终为未来利用多能干细胞服务于人类健康提供帮助。

此外,还有一项史无前例的研究值得期待。我国将首次在太空开展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实验,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生殖的影响,探索人类在太空生育后代的可能性。

该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纪家葵对记者说,阐明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生殖细胞发育与成熟的基本规律,探索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从而为克服空间环境对人类生殖可能带来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不久的将来,也许人类就可以离开地球,在太空上繁育后代。

原标题:升空,国之“神器”——来自C919和“天舟一号”的对话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