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

2017-05-10 07:0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成都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成都目前处于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迈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特定时期,即发展动力转换期、超大城市形成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更高要求下,成都将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江安河旅游街区正在建设的生态文化体验馆

江安河旅游街区正在建设的生态文化体验馆

报告如是说

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全域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人物雕塑、园艺小品等景观休闲设施,记录成都符号,传承成都记忆。加快建设公交都市,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强化城市间快速交通联系。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深入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位城市作用,积极推动五大经济区合作发展。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建设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为契机,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与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推动川东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强化与攀西经济区协作、加强与民族地区合作。

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实施“双核联动”,推进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有机更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金融商务、总部办公、国际交往、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旅游等功能,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核。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强化“多中心支撑”。强化各功能区域的整体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构建城镇空间四级城市体系。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和功能区、产业园区和特色镇四个城市层级,形成分工合理、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大都市城市体系,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线抓落实

江安河都市休闲旅游街区

将于7月底正式亮相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强化共享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武侯区从提高城区产业的层次、城市的品质着手,正在建设的江安河都市休闲旅游街区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该项目位于金花桥街道的城中村片区,项目占地650余亩,沿江安河1.7公里,总投资约15.3亿元,分两期实施建设。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街区入口的展厅钢结构已经成形,街区内的绿化工作同步铺开,亲水平台也已有了雏形……“项目建设越来越成形,一个‘中优’的项目即将面世。”武侯区成推办相关负责人徐川表示,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拆迁,预计今年7月底建成开街。项目二期已启动拆迁,计划于2019年10月整体建成投运。

武侯区在建设江安河都市休闲旅游街区过程中,把旧城改造与产业更新有机结合,形态提升与业态转型巧妙融合,既保留生态本底、提升城市品质,又引入新型业态、增强发展动力。

具体打造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江安河沿岸的自然资源及现有的人文资源,着力深度挖掘江安河金花桥段“蜀水文化、丝路文化、休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创新的“新标杆”。据介绍,一期项目将以蜀水文化为重点,精心打造生态文化体验馆、人工湿地、文创社区、艺术聚落等10余个特色景点,着力培育城市文化旅游生态体验空间;二期项目将以数字体验为核心,重点打造“丝路金花”主题展演、AR(现实增强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馆等文创载体,着力培育城市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空间。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与宽窄巷子和锦里遥相呼应、功能互补的特色旅游街区;与双流区即将开建的江安河湿地公园在空间上整合、功能上融合、业态上互补;与浓园艺术博览园、中国女鞋之都4A级旅游景区等文旅项目共同构成武侯区‘环城生态旅游带’,成为全市新的旅游名片。”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吸引游客500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7000万元—9000万元。

专家这样看

“东进” 加快形成发展“第二主战场”

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优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从成都实际情况来看,“龙泉山东侧区域主要是浅丘,这种地形地貌有利于大产业,尤其是大工业的展开。”曾九利表示,“东进”是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性行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的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形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

“龙泉山为市域东部的生态绿肺,可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同时,在龙泉山东侧发展现代产业,对中心城区及城市西部区域的产业,可以有效转移和承接,可以说,‘东进’是成都发展的第二战场。”她认为,从国家战略来说,临空经济区加上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是成都未来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充分结合了现有资源。另外,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来看,提出未来在龙泉山东侧构建一条从绵阳、德阳到金堂、简阳,往南一直延伸到仁寿的龙泉山东侧新走廊,基础条件已具备。

至于“南拓”,是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

对于“西控”的解读,曾九利表示,西面并不是不发展,主要是持续优化生态和功能空间布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对西部地区发展进行控制,一是对产业门类进行控制,二是对发展规模进行控制。”曾九利进一步解释。“北改”则主要是“有机更新”,改善北部区域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配套。而整个中心城区,从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来看,都相对偏高,“‘中优’就是要优化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实行‘三降两提’——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降低中心城区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中心城区产业的层次、提升城市的品质。”她表示。

部门声音

五方面 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

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党代会提出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这是对成都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综合而科学研判之后,做出的准确选择。

该负责人说,就宏观层面而言,成都目前处于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迈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特定时期,即发展动力转换期、超大城市形成期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更高要求下,成都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级,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一是要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二是要推动成渝城市群相向发展,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三是必须深入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提升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带动能力,站在四川省的角度谋划;四是必须疏解和分担中心城区功能,减轻环境压力;五是必须为城市持续发展拓展空间,建设城市永续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城市“摊大饼”式蔓延发展带来诸多的城市病,巨型城市区域开始出现,很多城市开始意识到单中心建设带来的弊病,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将“多中心”作为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核心发展模式。目前,“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入“都市区化”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开始倡导“多中心”功能体系。

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在当前成都的转型发展关键期,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打破常规的新战略、新策略、新路径、新举措实现新发展。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则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应时而出的新战略,是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格局的总纲。

原标题:成都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