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济体的生态效应才刚开始显现,展示出无限潜力。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可能是唯一一家赋能企业、商家、品牌和消费者,可称为已形成经济体的企业。
5月10日,在发布2017财年年报前夕,阿里巴巴股价报收120美元,市值站上3000亿美元大关。
资本市场对年报预期普遍看好。野村证券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季度收入将同比增长55%,至374亿元。太平洋皇冠证券分析师Hans Chung预计阿里巴巴股价为134美元,比目前溢价20%。在美国商业期刊《福布斯》杂志上个月评选出2016年最有投资价值的十大公司中,阿里巴巴位居榜首。
在财报发布前两周,美国《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贸易战中的“万能杰克”:马云勇闯硅谷,或能修复中美贸易逆差》的封面报道,称“阿里巴巴已经打破很多分析师对于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增速减缓的预期”。
在华丽的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新闻周刊》所敏锐捕捉到的现实:阿里正从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体,一个生态系统。该刊用一整章介绍阿里巴巴近年来的战略布局与扩张。文章认为,马云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他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并将阿里巴巴集团带入支付、云计算、文娱等众多不同的商业领域,虽然这会“比他的第一次扩张更难”,但“所有人都知道,马云要来了”。
分析师指出,按照目前增速预测,新财年阿里巴巴GMV有望冲击“全球前20大经济体”。
在众多华尔街投资者的眼中,阿里巴巴已远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阿里巴巴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新兴战略业务的布局已基本成型,展现出巨大生态效应和潜力。按照马云的说法:“我们在创造一个历史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和跨国界的经济体”。
履带式前进:持续布局业务
将时光倒溯到两年前。
2015年5月7日,马云发表题为《这是年轻人的时代》公开信,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把领导权移交给70后,张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
第二天,迈克·埃文斯担任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全面负责阿里集团全球化业务,这意味着阿里全球化战略迎来更强劲推动;同时,阿里和苏宁开始战略合作,为“新零售”的布局再添案例。
在阿里巴巴进入“年轻时代”后5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提出要做苹果树,打造第四种“商业基础设施”。
“狭义的电子商务仅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一部分,未来阿里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阿里在那个时刻展现了极具预见性的战略自觉。
作为大数据平台,菜鸟网络帮助物流行业实现了向智慧物流的升级,瑞士信贷将之评价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共享物流信息系统”。
蚂蚁金服领跑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一年前估值已经有600亿美元。这个超级独角兽已有取代百度,将BAT变更为ATM的趋势。
阿里云则是阿里巴巴近年收获的另一大惊喜,在国际市场上与亚马逊和微软构成云计算的3A阵营(AWS、AlibabaCloud、Azure)。
2016年,阿里生态在不断演进发展过程中,又孕育繁衍出一个崭新的生态——文化娱乐生态,显示出阿里致力于用科技生产力,打造文化娱乐产业新基础设施的野心。
这体现了马云对阿里业务“履带式前进”的规划,即旗下业务轮流领跑。按照计划,2017年-2019年,当下已成60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领跑;2019年-2021年则阿里云接棒;2021年-2024年,菜鸟将挑头。
原标题:阿里市值站上3000亿美元大关 无边界“经济体”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