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从网约出租车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汽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私家车通勤出行,共享交通能为了我们省多少钱?假如有一天,当城市出行服务体系足够健全,我们会否不再买车?
汽车保有量两亿背后拥堵加剧 没车的你想买车吗?
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49个城市超过百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六个城市汽车超300万辆。
纵观近十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变化,不难看出,在经历膨胀期后,汽车消费增长放缓,但增速依然不低。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呈高速增长,一度高达19%;2010年到2016年增速有所缓和,但仍保持在10%以上。
愈发庞大的汽车数量直接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二线城市的拥堵状况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
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年度城市交通报告就指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全国有1/3的城市高峰通勤受到拥堵的威胁”,此份报告中,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位列全国堵城前四,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2.0,意味着这些城市交通拥堵时的通勤时间是畅通情况下的2倍。
如此拥挤的城市路况,却仍挡不住人们买车的热情。北京市小客车指标管理系统网站4月25日发布的当期个人普通小客车中签率为0.1225%,即817人中才会有一人中签;而上海5月20日举行的车牌拍卖中,中标率为3.8%,平均成交价高达90209元。
“买,摇到号肯定买。”来北京工作近八年的徐虹夫妇买车态度很坚决,小客车摇号三年未中,他们甚至动了买新能源车的念头。
但是,因充电桩未普及、续航时间不稳定等问题,徐虹最终还是放弃了购置新能源车的打算。“连河北老家怕都开不了来回”徐虹称。据记者了解,在不开空调、不爬坡的情况下,普通新能源车充一次电可匀速行驶400公里。而在徐虹看来,通勤没问题,可去趟郊区就悬了。
停车费、保养费、油钱算过养车一年烧你多少银子没?
热衷买车的背后,你有没有算过养车每年要用掉你多少银子?从提车那天起,你的养车之路就会正式开始,怕它“风吹雨打”得在小区找个靠谱车位;里程数到一阶段就得按时保养检修;防患于未然,每年还得交金额不等的汽车保险;一周加油几次基本就是常规支出,等等。
秦峰,就职于北京中关村附近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除了限号、工作日都会开车通勤。以他拥有的一辆20万元左右的私家车来计算,一年保养3次,每次花费在1000-2000元;每月油费在600-700元;所在小区的地下停车位年租金4500元;他在单位附近找了个20元/天的停车位,按每月停放15天来算是300元;加上每年的基础保险5000元,算下来,每年至少要花23300元。若算上买车钱,20万的车能用10年的话,一年平均支出则到43300元。
但不得不说,秦峰是幸运的——就停车费看,按照北京市发改委公示的停车收费标准,北京城区内很多地方的停车费远不止20元一天。
假如你在北京一类地区上班,即三环路以内区域及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等4个重点区域,白天7:00-21:00的停车费为2.5元/15分钟,单日收费就要80元;如果在远一点的二、三类地区上班,单日停车费将显著降低,分别为48元和16元。
同样30公里的上班路,秦峰也曾试过搭顺风车,来回花费在50多元,按照20个工作日计算,每月就是2000多元,一年合计约24000元。“不算买车的20万块钱,跟每年开车通勤的花费差不多”。
网约、共享车都来了 堵城孕育“藏车”一族
“刚有网约车那会儿,特上瘾,一到下班点就开始发订单、约快车。顺路的同事还能拼车,到家就花20多块钱,比打出租车便宜一半。”那时,徐虹还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17公里的通勤路乘出租车要50元,还不算早晚高峰的堵车费。
“互联网+出行”真能省钱?滴滴出行给中新网记者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滴滴平台每天为一线城市市民累计节省37.4万小时,相当于节省1400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互联网这股洪流已深入城市交通的各个端口,网约车只是其中之一。
互联网+巴士、互联网+专车、互联网+自行车,甚至互联网+共享汽车也成为近期的新热点……网络融入,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灵活、丰富、有弹性,除了日常通勤,国民短途旅游、商务出行、乃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都在发生改变。
私家车限号时,秦峰上下班都要倒3趟地铁、走2公里路才能抵达郊区的家,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他更从容。“单位楼下很容易找到共享单车,下班骑上一段,就能省去地铁里的两趟换乘,也算锻炼了身体”。
“分时租赁汽车规模仍有扩大空间,以北京地区为例,至少可以从现在的千余辆扩充到20000辆。”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告诉中新网记者。
随着拼车、合乘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私家车“藏起来”,而去充分利用公共或共享的交通方式。
在徐虹周边,就有群“周末开车”的有车一族。不想堵路又堵心,这些有车族都是乘公交地铁或搭车通勤,直到周末出游才开出来。“日后也会这么干”,徐虹提早想好了车辆安置,周边停车场月租金要1000元,砍砍价还算能接受。
“大城市居民不愿开私家车通勤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道路资源紧张、拥堵严重;二是燃油成本偏高。”易观汽车出行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
当公共出行方式足够发达 买车还有必要吗?
那么,发展合乘会不会是提高私家车利用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合乘概念确实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从商业模式来讲并不乐观,可能没有企业愿意去做这个很难盈利的事情。”张旭说。
只有“提质增效”才能长效发展,对如今的网约车同样适用。徐康明就向记者剖析了网约车价格偏高的4个原因:首先,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其优化成本的作用微乎其微,总成本并不因’网’而低;同时,运营效率并不高;与巡游出租车相比,网约车还额外增加了销售成本;最后,网约车对即时类需求采取的动态加价模式,也导致了定价难降。
想省钱,有地铁公交;要舒适,就搭网约车;享受驾驶乐趣,租个汽车;最后一公里,还能扫共享单车。当城市出行日益多样化,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否不再买车?
“会,但现在,还为时尚早。”对于无需自持交通工具、完全靠城市交通就能顺畅出行的未来,徐康明也十分憧憬,他认为这需要整个出行服务体系足够健全,毕竟,个人拥有车辆的成本一定是最贵的。(完)
(种卿)
原标题:共享经济来了还需要买车?给你算算出行成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