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庞成和徐小松是清流镇本地人,是现代化农业产生的新职业麦客。
廖庞成和徐小松是清流镇本地人,是现代化农业产生的新职业麦客。光是镇上的活路都忙不过来,根本无暇顾及周边乡镇,徐小松接了个电话又推掉一单生意。风吹麦浪,成都平原到处都是丰收景象。廖庞成在休息时修理收割机零部件。徐小松休息时用眼药水清洗眼睛。
风吹麦浪,成都平原到处都是丰收景象。
在距离成都市区几十公里的新都清流镇,大片麦田已是金黄一片,36岁的成都麦客廖庞成、徐小松正驾驶着收割机驰骋在成都平原,收割着别人的希望,也完成自己生活里的愿望。
5月的成都夜空,繁星点点,麦田里只剩下灯光闪烁,机器轰鸣
抢收——
麦客每天工作十几小时
5月的成都夜空,繁星点点,麦田里只剩下灯光闪烁,机器轰鸣。廖庞成和徐小松正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熬夜加班加点抢收,一茬一茬地收割着麦子。收割机只需几个来回,10多分钟时间,便能将一亩地的麦穗“吃进肚里”,再吐出一颗颗饱满的麦粒。
光是镇上的活路都忙不过来,根本无暇顾及周边乡镇,徐小松接了个电话又推掉一单生意
“最近是抢收季节,麦子收完才能种植水稻,天气好的时候每天要从8点忙到晚上11点多才能结束,中间也只有吃饭的时候能休息一会儿。”廖庞成和徐小松说,工作结束后整个人完全被收割小麦时喷出的灰尘所包裹,只剩下两只眼睛在打转。
徐小松休息时用眼药水清洗眼睛
抢手——
月入2万 现代麦客供不应求
廖庞成和徐小松是清流镇本地人,当现代麦客已经4年多,起早贪黑一年忙两季,收割小麦和水稻。光是镇上的活路都忙不过来,根本无暇顾及周边乡镇,徐小松接了个电话又推掉一单生意。清流镇上的壹叁捌农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100多亩小麦,老板开出了1500元一天的酬劳,提前几个月就预约了廖庞成和徐小松,这一单,他们要干半个多月,收入两万多。
廖庞成在休息时修理收割机零部件
记者手记: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言犹在耳。麦收时节,夏风拂过麦田,成都平原金黄一片,四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比丰收更让人高兴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农村农业已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变成了引入资本成立农业合作社,现代化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新变化孕育新机会。
正如记者这次采访所得:一个能熟练操作收割机的“麦客”月收入能让坐在办公室的白领自叹不如!而且不仅仅只是麦客,现在的成都农村还广泛需要的人才有:电子商务操作者、高水平农技师、农业职业经理人……
广阔天地,大有作用!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在成都这座拥有巨大发展机会的城市里,面对这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们有没有能力抓住它?如果没有,我们何不面对需求,加强学习,针对自我做出一番“供给侧改革”。
本报记者 吕甲 摄影报道
原标题:月入两万 成都平原急缺现代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