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经过修裱
发现了家风家规
2016年国际档案日前夕,成都市民刘德忠在一份捐赠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将刘氏家族传承200多年、多达420件的契约和税票,无偿捐赠给成都市档案局。
爬满点点蛀洞和霉迹的各类“废纸”,一年后,经过修裱,整理,归档,又重新闪现出意义。
在去年的一次档案查阅中,一张修裱好的刘传凤进京拜帖引起了刘德忠的注意。出于对这位曾在同治年间中过举人的先辈的好奇,几经查阅,刘德忠更是发现了其留下的教材和手稿。
“捐赠前,只知道有些家里的宝贝,现在经过修复,编号整理,更加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刘德忠办理好查阅手续后,拍下了刘传凤曾用过的私塾教材和手稿,请专业人士进行了解读。
“里面是文言文,因为自己也不懂,经人一解释,才知道当时所教授的是家风家规,比如崇文重教、重德树志。”刘德忠说,自己仿佛又抓住了一条家族珍贵的生命线,立即根据解读拟出了刘氏家风家规,准备在每次的家族聚会中都拿出来诵读,以承先祖精神和意志。
新闻链接
捐赠“成都历史”
目前,成都市档案馆4万多平方米的“成都历史”存库里,安放着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档案约56万卷、20万件。
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成都市档案馆征集整理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档案来源主要以市局机关档案为主,但不乏也有通过社会征集以及市民主动捐赠的历史档案。
往往在重拾这些来自民间的档案里,还有不少令人回味的细节。最有孝心为名医父亲“遗产”寻归宿
2016年8月,年过八旬的高东藩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来到成都市档案馆,要为父亲悬壶济世留存下来的35册古籍医书、500余张处方找个好归宿。
这位老婆婆的父亲正是成都四大名中医之一的高敬舆。
高家三代行医。遗憾的是,高敬舆儿子前几年去世后,再无承其业者。
“家里没人做这行,这些东西也怕是荒废了。”害怕遗失,高东藩便萌生了捐赠医书的想法,“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下去,也方便医疗工作者查阅和研究。”最有特色老教授捐赠地球三极的化石
2013年,成都市档案馆为了丰富人文、科技类资料,发起了“成都文化名人”档案资料的征集活动。
而其中最特别的档案,要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登义教授的捐赠。高教授出生于四川大邑,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的人。
2013年,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到北京高登义的家中,表明来意后,高登义立马搜罗自己的藏品:一块南极的树叶化石、一块北极的扇贝化石和一块珠穆朗玛峰的海螺化石,将这些东西贡献出来。
“这三块化石,最能代表他探索三极的经历。”档案馆工作人员邱晓河告诉记者,以高登义为代表的川籍文化名人捐赠的藏品,不仅丰富了档案馆科技类材料的馆藏,也能够与市民分享科学家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秦怡摄影雷远东
原标题:“土”工具修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