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斌(右)在规范徒弟的动作
简阳石盘镇,古来大驿。上世纪初,简阳石盘镇余氏父子靠着一手余门拳在四川武术擂台赛一举扬名,拳震四方,顿时被口口相传。去年12月,简阳余门拳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1日,本报记者在石盘镇寻访余门拳的传承人,现场见证百年前传留下来的呼呼拳风!今年64岁的余治斌从8岁开始学习余门拳。余门拳的特点是手法多,变换快,直进疾退,以攻为主,架势低矮,发劲刚脆。余治斌说:“这是一门很难练成的拳术,练武人不仅要把众多繁杂的招式牢记于心,还要花大量时间来勤加苦练,方能小有所成。”他30岁开始传授余门拳,30多年来所教弟子数十人,但学成者寥寥无几,多数学艺者跟他当年的师兄弟们一样半途而废。
老拳师凋零,练拳辛苦,再加上余门拳“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定让余门拳濒临失传!所幸现在余门拳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让余门拳能发扬光大,我们打破了传承祖训,现在不光有外姓人来学,我们还走进了学校,把余门拳的一些基本技法教授给学校的男生女生!目前,简阳已经有上百人练习余门拳。虽然他们学习时间不长,但成绩还可以,还有几名弟子到省上比赛拿了不少奖哩!”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影报道
原标题:余门拳 打破规矩就为拳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