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国际非遗节:一双筷子12万元 她还不卖!

2017-06-15 07:31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江安竹簧传承人何玉兰以及她雕刻的价值十多万元的镂空筷子

“那边安逸,全省各个地方都有展馆,啥都可以买。”随着络绎不绝的观众涌入,位于非遗博览园主会场西城事组团的四川各市州展区,热闹异常。据了解,本届非遗节除成都以外,其他20个市州均以独立展馆形式,对本辖区内的特色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展销。

最坚持

5次参加非遗节的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历经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等多道工序,以蓝白为主,图案古雅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岁的苗族蜡染传承人王丽红,16岁跟随姑祖学习蜡染技艺。她学习的初衷是给妈妈做百褶裙,这一坚持,成就了近半个世纪的蜡染人生。王丽红的蜡染作品花纹均匀细致,风格古朴简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她制作蜡染时图案从不打样,全从自然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现场构思创作。王丽红告诉记者:“今年是我第五次参加非遗节了,每一次我都希望能把蜡染技艺和苗族文化推荐给更多人。下次非遗节我还要来!”

在宜宾馆里,江安竹簧传承人何玉兰昨天也吸引了众人围观,她拿出一双精致的“龙凤呈祥筷”,上半截精雕一龙一凤。之前一双类似的筷子,已被以12万元的价格收藏,她又花整整一年时间再雕一双。大家小心翼翼拿着放大镜看上面的雕工,灵活生动,细微之处,更令人叫绝。她说,这盘12万元都不卖了,自己留着。据悉,江安竹簧是四川省地方传统竹雕工艺之一,工艺独具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2007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

最繁琐

父子两人独爱彝族银饰

进入凉山馆,不仅能近距离观看彝族建筑技巧,还能欣赏彝文书法、彝族刺绣、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及一些彝族传统手工技艺。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叮叮叮”银器敲打的声音,那是61岁的勒古沙日正在打造彝族银饰。勒古沙日从12岁开始制作银器,是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勒古老先生指着桌上一个样式精美的手镯说:“像这个手镯,是空心的,里面有一些小碎银,戴着走路会沙沙地响。你看这些凸起的小圆球,全是我一个一个手工敲上去的,完成这样一个银饰得花一天一夜。”

而在世纪舞东展厅,勒古沙日的儿子勒古张成正在参加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勒古张成身着彝族传统服饰,上面有不少他打造的银饰。“银器制作传到我这儿,已经是16代了。”据记者了解,勒古张成深受父亲影响,6岁就开始接触制银。“最开始学的是编丝,只有编丝学好了,才能开始錾刻。其实最难的不是银器制作,而是工具的制作。”勒古张成拿起几个制作工具,“这里有不少工具都是祖传的,仅是烧打这一项,就要重复十多次。”当记者问到现代工艺对他们制银的影响时,勒古张成说:“机器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而我们手工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美味

薄如纸片的达县灯影牛肉

四川达州馆位于西城事组团的东边展区,一步入展厅,达县灯影牛肉、观音豆腐干、东柳醪糟酿、渠县呷酒酿、开江豆笋……各式达州特色美食汇聚一堂。其中达县灯影牛肉展区更是人潮涌动。据悉,灯影牛肉已有100多年历史,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技艺包含选料、捂肉(发汗)、切片、和料、铺肉、烘烤、包装等7道工序。因牛肉片薄如纸,灯照透影,有民间皮影戏之效果而得名。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达县灯影牛肉的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只选取大巴山黄牛,因其肉质最酥软适中。而制作品质上乘的灯影牛肉,只能取其腿腱肉、里脊肉,一般一头牛才10kg左右。再用长刀切成薄如纸的肉片,配以甘草、丁香、草果等10多种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竹筲箕上,经曝晒去水分,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温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渗满纯香麻油,撒上少许花椒粉密封,待其入味即成。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原标题:一双筷子12万元 她还不卖!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