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都航空接收首架ARJ21飞机 成都航空供图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首架ARJ21飞机在成都-上海航线完成首航。
2017年6月28日,正好是ARJ21中国新支线客机示范运营一周年。
■成都航空董事长庄浩刚表示:“截至目前,两架ARJ21飞机累计飞行近590小时,先后开通航线6条,载客13797人次,客座率保持在89%以上,表现出国产飞机良好的商业运营能力。”
昨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国商飞公司主办的2017中国民用飞机产业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通报了中国新支线客机ARJ21示范运营一周年的成果:安全运载旅客近1.4万人次,客座率近90%。漂亮的数据标志着中国民机ARJ21示范运营取得初步成功,中国喷气客机也迈入市场化运营新阶段。
运营一年
安全运送乘客近1.4万人次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首架ARJ21飞机在成都-上海航线完成首航,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加上随后接收的第二架ARJ21,成都航空的两架ARJ21飞机,每周5天执飞航段16个,其中周二、四、六执飞成都双流经停长沙黄花至上海虹桥往返航线,周一、五执行成都双流-长沙黄花往返航线。
2017年6月28日,正好是ARJ21中国新支线客机示范运营一周年。成都航空董事长庄浩刚介绍:“截至目前,两架ARJ21飞机累计飞行近590小时,先后开通航线6条,载客13797人次,客座率保持在89%以上,表现出国产飞机良好的商业运营能力。”
成都航空同时表示,进入运营成熟期后,成都航空将紧密围绕ARJ21飞机的设计初衷和品牌目标来设计编排支线、高原、旅游航线。同时,随着机队规模不断扩张,将进一步扩大ARJ21在二、三线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国内重点、热点城市,为开辟国际市场做出铺垫。据介绍,成都航空共购买了30架ARJ21飞机,预计年内还将再接收5架,其余23架将在五六年内完成交付。
根植市场理念
为商业运营成功奠定基础
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ARJ21飞机首任总设计师吴兴世对ARJ21成功的商业运营表示称赞,同时认为“ARJ21示范运营的成功,验证了国产支线飞机服务市场的实现和定位化为了现实的生产能力,有助于我国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运输器和成为航空强国。”吴兴世介绍,一开始就把产品研制指向市场价值,为商业运营成功奠定了基础。“实施ARJ21项目与坚持自主创新同为民机产业生存和发展之本,从以航空工业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根本转变”,吴老这样评价ARJ21研制和示范运营成功对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意义。
据介绍, ARJ21飞机投入航线运营一年,安全运载旅客近1.4万人次,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运营全过程。
借力ARJ21
成都航空产业化发展大获裨益
ARJ21在成都的落地运营,也让成都航空产业化发展大获裨益。自2010年成立起,成都航空就全面参与中国民机的研发、制造,建立健全了ARJ21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中国民机特色化服务模式和适合的商业模式,加强与中国民航局和中国商飞公司的沟通协调,致力把企业建设成中国民机的实验基地、运营基地、实训基地、技术支援基地和示范基地。未来,成都航空将积累运营经验与中国商飞公司共同打造中国民机全产业链。
中国商飞公司一年来也开展了ARJ21飞机持续设计优化工作,全力保障飞机安全顺畅运营。该公司布局面向西南、西北,辐射东南亚的客户服务基地——民机示范产业园项目也于2015年在成都双流奠基,正在准备建设维修机库、特种车库、油化库、航材库、生产指挥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造飞行模拟训练、航空器维修、航材支援、工程技术支援四大业务板块,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支持和服务中国民机商业化运营,将在未来成为成都航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机会无限
中国支线航空进入“新常态”
论坛上,庄浩刚表示,“探索建立高频次、低票价、公交化、大众化的新型航空运输模式,以‘干’带‘支’,构建‘一干多支’的航线网络,将有利于盘活支线机场资源,改善城市间的航空通达性,丰富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发展机会很大。”
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经济和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小群表示,“2011年以来,中国支线航空运量平均增速15.9%,2015年支线客机客运量占国内客运量比例增至7.3%”,中国支线航空高速发展将成为“新常态”。
示范运营成功的ARJ21飞机势必振奋刚刚起步的中国民用飞机制造带来,也将在支线航空市场中抢得先机,赢得更多市场和客户。
成都商报记者 刘久林
原标题:运营一年 ARJ21运载旅客近1.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