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练得越久退队越多
不过,如此强大的队伍,却面临缺乏新球员的困境。2007年,和盛小学拿到了成都市运会冠军,自此,和盛小学开始了女子全员足球训练,所有女学生都可以参加足球训练,学校再从里面选拔优秀苗子。
2012年,和盛小学200多名一年级学生中,只有60多名女生,桑成再怎么招揽,要凑成一支球队,似乎都比较困难。
“刚开始,学的人特别多,因为不仅是足球班,更像是放学托儿班,家长把孩子扔在足球队,下了班刚好接。”桑成说,每天的训练从放学后开始,持续一个半小时,到6点结束。
但练得越久,退出的人员越多,理由千奇百怪,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是怕孩子晒黑,怕孩子吃苦;二是怕耽误孩子学习。“第二个理由是最主要的,到了五年级,家长都不太乐意让子女来了,到了六年级,只剩下了15名球员了,流失的球员中,有两三个是资质特别好的。”
瞿洋就是其中一位退出的球员,她从一年级练到五年级,眼看球技越来越成熟,父亲瞿洪却不让她踢球了。“她原来成绩非常好,都是班上前两名,后来掉到三四名,肯定不能让她踢了,耽误学习。”瞿洪说,最初让女儿踢球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培养兴趣,这些都可以有,但是必须以保证学习成绩为前提。
另一位球员彭佳怡,持续踢到六年级,从这个暑假开始,她也不再踢球了,周一到周五每天补文化课。“女儿肯定是喜欢踢球的,但是我把我的想法跟她沟通了一下,她还是听了。”彭佳怡父亲彭德志说,初中课业增多,足球比赛也增多,训练增加肯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成绩,而女儿是球队主力,但又算不上最顶尖的,走职业化道路的几率太小,综合考虑,成绩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学习环境很重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会更爱学习,在球队会受一些影响。”他说。
拉锯 家长下了最后通牒
家长这样的心态,并非个例。对于踢球,冯雨薇的妈妈刘琴反对得最激烈。从一年级冯雨薇刚开始踢球时,刘琴就不支持。“在我看来,女孩子应该学点跳舞画画什么的,踢足球是男孩子的事情。”刘琴说,家里就冯雨薇一个独生女,她不想让女儿受这种苦。
不善言谈的桑成,拉上和盛小学校长王勇林一起给家长做工作,召开全校家长会,讲踢足球的好处。“校长的话肯定比我一个体育老师的话管用。”桑成说,这还不够,他还拉拢冯雨薇的奶奶和爸爸“讲好话”,刘琴这才松了口。为了让冯雨薇不在路上耽搁,桑成骑电瓶车每天将冯雨薇送回家,一直持续到六年级,风雨无阻。
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十名的冯雨薇成绩突然下降,刘琴再次对其踢球表示反对。她气冲冲地跑到桑成的办公室拍桌子:“都是踢足球踢的!”“以前数学和语文都是100分,到三年级只考了80多分,我就有点慌了。”刘琴说,她发现女儿训练后累了,对作业也敷衍了事,“如果成绩搞不上去,就不要踢球了。”
这个“命令”,让桑成和冯雨薇都不敢轻视。桑成找了其他同学,每天为冯雨薇补课,整整补了一个学期;刘琴也找了一个家教为冯雨薇补课。
“只要你答应让她踢球,她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你,什么都会做。”刘琴说,她也知道女儿喜欢踢球,但学习不能落下。多管齐下,冯雨薇的成绩“触底反弹”,两年后,再次回到班上中上等,刘琴这才松了一口气。
偶然一次,刘琴接女儿放学,发现踢球的辛苦远超出她的想象。“我一直想要她好好读书,希望她长大了找份好工作,但是踢球的辛苦她都能坚持,(可见)没有什么苦是她吃不了的。”刘琴说,那一刻她开始后悔当初反对女儿踢球。
5年级时,冯雨薇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最佳球员的荣誉,刘琴请女儿吃了顿牛排,还拍照发了朋友圈,正式公开表示,不反对女儿踢球了。
破局 当地出台鼓励政策
踢球和学习要兼顾,这是和盛小学女子足球队的一贯宗旨。“我们不愿意把足球作为孩子唯一的发展渠道。”桑成说。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温江区教育部门已通过政策层面,为足球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参与女子足球队且坚持下来并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员,可以参加温江中学的文化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进入温江中学初中部读书。
在此次暑假集训备战中,有22名球员考入温江中学,其中有15名是和盛小学的,其他7名也在和盛小学训练过,这意味着,和盛小学六年级足球队球员,一个不落地进了温江中学。“现在我不反对她踢球了。”女儿顺利进入温江中学,刘琴很高兴。
校长王勇林说,学校不希望把这个政策作为招揽球员的手段,希望孩子不是为了升学而踢球。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踢球的时候,不耽误学习。
尽管如此,但桑成依然担忧球员的流失。作为一名足球教练,他也认为,不能让足球成为孩子们的唯一发展渠道,“职业道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女足。而相比而言,读大学则是另一条更为稳妥的出路。”这也是家长们的想法。多名家长跟记者表示,孩子踢球可以,但是成绩要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不反对踢球,但成绩不能落下,为此只能帮她补课。”刘琴说。
专/家/说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教育学家纪大海认为,兼顾学习和运动确实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专业化的训练,学习和运动应该是统一的。
“没有说我要学习就必须减少运动,要运动就必须减少学习,两者不矛盾。”纪大海说,即便不运动也可能成绩不好,而运动,特别是律动性运动,对于孩子智商发展有促进作用。目前有的家长可能有些认识的误区,很容易把运动等同于职业化训练,这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太早了。如果学生确实有天赋,可以进入专门学校进行学习。“我就比较赞同温江区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可以降低一点成绩要求。”
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社会普遍认为,学习和艺体就是天然矛盾的。”熊丙奇说,目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两条道路:要不成绩好走升学道路,要不艺体好走特长生道路,“难道就不可以成绩和艺体同时好么?”
“一个孩子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便考入名牌学校,也是空谈。”熊丙奇说,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在一个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这种团队运动,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的管理、社交能力。
成都商报记者 钟美兰 王效
摄影报道
原标题:足球和学业能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