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玉是河北易县人,家就在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村。
他的父亲李怀林1938年参加游击队,岳父黄彩云是晋察冀一分区的一名侦察排长。
1989年狼牙山还没被开发成景区的时候,李振玉就在主峰棋盘陀摆过摊,向慕名来登山的人售卖食物和水,并提供免费讲解。
狼牙山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因为什么开始叫响的,在中国却人尽皆知——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便于藏匿、适合游击的地形让易县成为重要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游击队从这里出发,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1年8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并于9月下旬对狼牙山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一旦敌人阴谋得逞,4万抗日军民生死难料。
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任务,交给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七连官兵边打边退,接连鏖战。
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七连巧妙用兵,采取设置地雷、分兵把口、灵活御敌等战术,让敌人误以为他们是主力部队,一路紧追不舍。
“就在石门一带,大大小小的阻击战,打了好几天。”李振玉说,八路军虽武器不如敌人,但打仗不怕死,鬼子吃了不少亏。
“阎王鼻子”因看起来像鼻梁一样陡峭而得名。在这里,战士们用滚石做武器,砸死砸伤了几十名敌人。敌人调来大炮猛轰,七连官兵伤亡惨重,连长刘福山也不幸身负重伤。
指导员蔡展鹏命令六班进行阻击,而后带领连队撤离。这时,六班只剩下5个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马宝玉和战友们利用地形节节阻击,引诱敌人往牛角壶和大、小莲花峰方向前进。敌人被他们牵着鼻子,越追离我军主力部队越远。
激战中,一批又一批日军被地雷、石头、手榴弹、子弹击中,或倒在狭窄的山道边,或滚落在深不见底的悬崖下。
敌人打红了眼拼命追击,马宝玉等人登上小莲花峰时,已无路可退,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完了。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他们5人砸毁枪支,高呼口号,在各自抗击日军的地方跳下悬崖。
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福林英勇牺牲,葛振林、宋学义因跳崖方向有小树、灌木,在山腰被挂住获救。
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晋察冀军区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对马宝玉等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五壮士学习。
“连绵不绝的山头,一座比一座高,看不到边也看不到顶,觉得根本爬不上去。”1997年出生的贾森是易县人,他说,只有到了狼牙山,才能对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2015年9月,高中毕业的贾森报名参军,服役的部队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
新兵连组织参观旅史馆,贾森被部队辉煌的历史所震撼——
上世纪60年代,全军组织基础课目大比武,这个旅前身部队从零开始组训,所属“大功团”七连七班参加7项课目6项获得第一;
1981年,在军委华北诸兵种协同作战演习中,部队组建仅一年的炮兵团导弹连奉命出战,2次实弹射击12发全部命中;
2008年,部队出色完成陆军兵种8个分册17个专业共计340个课目的新大纲试训论证任务,为陆军部队转型建设趟出新路;
2013年,部队由师改旅,开始探索合成营的作战训练模式,官兵面对分流、转业、调动,无条件服从命令,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改编……
每一次冲锋,每一轮阵痛,都是一次换羽重生,都需要拿出五壮士跳崖的胆魄和勇气。
面对合成营建设这个全新课题,他们主动联系院校开展仿真模拟对抗,先后组织演习130余场,调控作战行动220余次,摸准了自身存在的50多个问题,一批懂合成的新型指挥员迅速成长。
一次演练,合成二营参谋长付亚宾与几名参谋密切配合,处理情报、调控兵力、提出决心……全营数十种装备、近百个专业力量都在他们敲击键盘声中,灵活运用。
全新的练兵图景,更让大学生士兵曾翔宇看到了大有可为的舞台。
入伍前,曾翔宇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2013年,2年服役期满,他没有像多数大学生士兵那样返校继续学业,而是选择了留在部队。
“在我们部队,每个人都能成为英勇无畏、不辱使命的壮士。”曾翔宇说。
新华社记者 梅常伟、韩松豫
原标题:狼牙山 英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