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进校园
东升小学引入泥塑、模型等课程,同学们愉快地学习
对于肩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什么既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本渠道,又是提升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路径,且可成为打响城市品牌、培育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呢?答案无疑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教育。
“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当一座城市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阳光,闻到花香时,那么这座城市一定向着健康成长、稳步前进迈着步子。近年来,成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健康稳定发展,人力资源水平持续提高;区域、城乡、学校间办学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改革实践,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育人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让更多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亮点工作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育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从人一出生即伴随终生。聚焦每一个人发展,让教育真正实现“育人”,成都一直在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让各项政策各个试点落实落地。
截至目前,成都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增至10个,今年还新增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教育改革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同时,成都在全国率先印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启动“新优质学校”培育。并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制订中考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文件,鼓励开展“选课制”“走班制”教学,支持7所普通高中试点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施全国首部社区教育地方法规,被誉为“西部社区教育高地”。
依靠改革的力量,成都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在关注每个孩子成长的同时,成都也在保障着每位市民享受教育的权利。探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民办教育培训市场监管。为规范民办学校依法办学,保持与公办学校同等权利、义务与责任,接受区域同等管理与约束,出台教育管办评分离实施意见。协调房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及其市场的监管力度,杜绝“学区房”及其炒作现象。严格执行招生入学政策,重拳出击和加强监管民办培训市场。强化教育政策制度严肃性与权威性,严格就近入学政策不动摇,强化民办教育机构职业规范和行业约束。
城乡穿越共享一堂课
信息化为教育公平插上了“翅膀”
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上好一堂课。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目前,成都所有公办中小学校(校点)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总带宽早已超过1万兆位;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近300所学校具备校园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多媒体到班率达到1.2∶1,师机比达到1∶1。此外,成都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域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有2900余万册纸质图书完成了数据信息采集建库工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正得到广泛应用。成都的试点经验也经教育部向全国推广。
过去,老师教学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如今,备课有互联网、资源云平台,上课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后有“教师空间”。信息化设施的支撑,让师生们尝到了甜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老师们教得更生动、形象、直观。
今年,成都还完成首批“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又新增29所“未来学校”试点学校和5个试点区域。“成都数字学校”也正式开通,其采取名师微课的方式为全市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个性化移动学习资源,组建网上公共教学辅导资源库,更是打造出了数字化无边界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全域。
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微课导学、网络云班……农村孩子“足不出校”就可享受城里优秀教师的同步授课,共享空中课堂。
不仅是成都周边乡村的孩子,远在甘孜阿坝的学生们如今也可享受来自成都的优质教育。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让成都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发展思路,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们都能同享一片光明蓝天。